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7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张家川马家塬出土文物抢救性保护与考古现场保护”项目与“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M16、M18出土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 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现场考察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经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方案完成了保护修复工作,提交的保护修复报告和档案编制规范,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目...
陕历博与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签定新的合作意向书 10月22日上午,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意大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签署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在陕历博举行。意大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ISCR)院长卡博尼女士、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陕历博党委书记强跃等共同见证了《合作意向书》的签署,仪式由陕历博副馆长程旭主持。 罗文利在致辞中提到,意大利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各自拥有着保护和...
9月6日,市委书记王昌荣在椒江区调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作时强调,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要突出本地特色,精心规划布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抓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工作,留住老街风貌,激发老街活力,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市领导叶海燕、单坚、陈祥荣等参加调研。 “台州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只有保护传承好这些文化,才能更有凝聚力、竞争力。”半天时间里,王昌荣实地...
5日,省文化厅专家团队完成了钟祥市受灾文物单位保护维修方案编制,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已拨付文物保护专项资金90万元、钟祥市已拨付20万元专款,用于该市灾后文物保护项目的修复工作。 钟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省文物大市。结合当地文物受灾后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的实际情况,省文化厅驻钟祥抗灾救灾工作组多次前往钟祥市博物馆、明显陵等8处受灾文物单位修复现场,制定整修措施、规定完成时限等,并召开现...
近日,湖北宜昌博物馆委托北京鉴衡文物修复中心开展的文物修复项目,历时近5个月,218件(套)馆藏金属文物修复成功,终期评估工作即将进行。 整个修复工作,坚持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等原则,采用传统修复方法,工艺流程严谨,修复材料安全可靠,成功地保护了这批金属文物,恢复了原有的风貌,使其历史、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丰富了新馆陈列展览内容,积累了文物保护经验。同时,配合宜昌博物馆新馆建...
8月25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的河南省书画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省文物局文物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王瑞琴及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出席研修班开班仪式并致辞。 王瑞琴在开班仪式上说,本次培训班是基地于2014年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三期培训班,也是省文物局纸质文物保护与培训重点科研基地在往期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纸质文物收藏及纸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整体水平情况而量...
记者从文广新局获悉:7月26日,省文物局批准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立三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区域中心。其中,鲁西区域中心将依托菏泽市文物保护中心进行建设。 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将指导和支持鲁西区域中心等三个区域中心,完善提升软硬件条件,整合区域内修复力量,做好所在区域范围内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按照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我省其他区域中心和修复工作站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可移动文物保...
6月15日,由商务部主办,文化部指导,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6年发展中国家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京开班。来自博茨瓦纳、加纳、黎巴嫩、缅甸、蒙古、巴拿马、塞舌尔、苏丹、南非9个国家的24名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将在华参加为期28天的培训。 本次培训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部的官员为学员解读中国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介绍相关工作机制和进行修复技术传授,还安排大家前往武汉进...
6月7日,新乡市博物馆与商丘市博物馆进行了第二批已完成保护修复的文物交接工作。 今年年初,新乡市博物馆文保中心对商丘市博物馆第二批馆藏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工作。技术人员按照保护修复相关技术标准,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况”等原则,根据每件器物的不同情况,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方法相结合,进行去锈、整形、焊接、雕刻、补配等工序,使文物恢复原貌,目前已圆满完成第二批15件青铜器的修复任务...
办人函〔2016〕4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16〕92号),国家文物局申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新材料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研究与利用”研修项目获得批准。该研修项目立足于文博行业文物保护实际,针对文物保护修复材料...
日前,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保护修复方案已编制完成,现正逐级上报待审核批准。 为贯彻发掘与科技保护同步开展的理念,切实做好潮塘江沉船船体的保护工作,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15年3月上报了潮塘江元代沉船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的立项申请,并于同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立项(文物保函[2015]2144号)。随后,就船体保护方案设计进行了公开招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标了该项工作。 在对潮塘江沉...
2015年11月14日,备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童明康,江西省领导姚亚平、朱虹、龚建华等出席启动仪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真车马陪葬的墓葬,周边还寻找到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汉...
近日,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玮一行专题调研处州府城行春门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要求文物部门高度重视保护修缮工作,狠抓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项目工作进度,使保护建设项目尽快取得显著成果。 行春门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州府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洋路以西,卢镗街以南,江滨路以北地块。2008年在江滨区块旧城综合性改造时发现,古城墙残墙尚存,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决定原址保护行春门...
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陶制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近日启动实施,一批反映古丝路商贸往来的汉唐文物将得到保护修复。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年代多为汉唐,时代特征明显,陶俑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考究,部分陶俑仍保留有彩绘,这批文物对研究古丝路历史、文化及当地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研究院文化保护服务中心负责对这批有脱落、泥渍、起翘、龟裂等病害的文物进行修复。除牵驼俑外,修复人员还将对...
近日,敦煌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项目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主要对彩陶出现的脱落、泥渍、起翘、变色、龟裂、剥落、残断、结晶盐、裂缝等多种病害进行清理,控制或减缓文物劣化变质的进程,使文物本体和其承载的信息处于一种稳定安全的状态之中。 敦煌博物馆馆藏的21件陶质彩绘文物主要属于汉唐时期,这批文物器形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形象生动,制作工艺和材料考究,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