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重庆市博物馆业发展迅速,博物馆总量已达71家,但许多市民对博物馆相关信息了解甚少。为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感受重庆的历史文化,市文物局与市地理信息中心日前联合推出了首张《重庆市博物馆地图》。 《重庆市博物馆地图》分为全市和主城两部分,不仅对重庆市博物馆事业进行了综述性介绍,还在地图上标示出71家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具体地址、是否免费开放以及博物馆性质,为市民按图参观提供了帮助。同时...
何先生展示自己收藏的小学课本。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搬了三次家,换了三个书柜,29岁的“时候来了”一直保留着小学时代的老古董:课本、算盘、油印试卷、小学生守则……为什么留着?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每次翻开这些老物件,就像时光穿越,现在想来是多么宝贵的回忆。 搬家多次丢不下儿时老物件 “时候来了”姓何,今年29岁的...
9月11日,三峡博物馆与云南红河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首次将哈尼梯田的神奇景观“带到”重庆。 今年6月,云南红河州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展出的96件展品,包括哈尼族新石器时期的古老农耕工具与独特的民族服饰等。展览图片中,漫山的梯田与云海、森林、村庄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宛如仙境。 展览现场,两件浅黄色树皮衣服引起现场...
三彩人物俑 重庆晨报记者 苑铁力 许灰毅 摄从7000多年前一直绵延至今的三峡人类,在这片大河流域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9月2日起到11月30日,三峡文物考古保护成果展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览,展出的文物有450多件。这是三峡古人类的生活画卷首次全方位呈现,市民每天上午9:00到下午5:00可前往免费观展。
经过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清理各类遗迹261个,出土文物标本 9000余件(套)。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26万平方米,发现、清理各类遗迹共计261个,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陶瓷器、钱币、瓦当、石等标本9000余件 (套),跨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时期。本次考古发掘基本廓清该遗址情况,取得了重大发现。 2013年,老鼓楼衙署遗址被评为̶...
重庆三峡库区忠县洋渡镇明代炼锌遗址考古工作日前“收官”,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并进行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炼锌遗址群,甚至早于《天工开物》中的有关记载。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一堵一人高、数米长的蜂窝状土墙,上面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黑洞,这是由古人炼锌时废弃的罐子堆积形成的。重庆市文化与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九江介绍,这一遗址群是目前我...
对宁厂古镇的保护,宁可使其“带病延年”,也不能“返老还童”,更不能搞新一轮造假 早听说,重庆市巫溪县东部的大宁河畔,有一个三峡工程建成后保存完整的古镇,它不仅有丰富的吊脚楼民居群,还有保存完好的千年造盐作坊遗址。今年7月3日,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考察组一行驱车500公里,自重庆市区造访此地。 这个距巫溪县城仅6公里的宁厂古镇果然名不虚传。古镇建筑群看...
山城重庆有着独特的韵味,那些躲藏在高楼大厦里的老街和古镇有着历经岁月说不完的沧桑和故事。找个时间,到山城重庆,去那些美丽而古老的古镇寻找属于你的旧时光。沐浴了千年的时光和尘埃,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就像重庆人的心灵标签一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都深深烙印在重庆人的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着“小重庆”之称的磁器口,其实是山城古典生活的一个缩影。磁器口古镇并不大,一共有12条街巷,...
重庆石柱县西山村考古发掘成果显着,近日清理崖墓15座,其中包括罕见的镇墓兽壁画汉代墓葬。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该崖墓群位于该县西沱镇西山村瓦屋组,本次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清理崖墓共15座,出土随葬品40余件,主要为青瓷器和陶器。 专家表示,崖墓,又称“仙从洞”,是古代人死后“升天成仙”的场所。该崖墓群初步分析为汉代至六朝时期,成横排并列,凿...
《过云楼藏书》 成交价:2.162亿元 2012年的艺术品拍卖已经结束半年多了,但是关于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具体分析却一直缺少权威的发布。7月30日,《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下文简称《年报》)正式发布,这份《年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共同发布,是目前国内由行业协会和各部委联合发布的唯一一份中国文物艺术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