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丝绸之路申遗近日成功,但由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原“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提法,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西安、洛阳两座城就此起了争议。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近期对媒体表示,汉唐时期洛阳长期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在此后陕西省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陕西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
6月25日上午,由荣宝斋画院、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岚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和艺术公社承办的三人行——范扬、董浩、张铁林书法展(西安站)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开幕。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原陕西省人大副主任邓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陕西省美协副主席万鼎,西安美院教授刘永杰,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主席樊帆,艺术公社社长、三人行展览策展人王茂以及参展书法家范扬、董浩、张铁林,还有...
创烧于唐初的耀州窑,到五代出现了青瓷的第一个高峰。且不论其典雅的造型,单是那天青色的釉,就有夺魄摄魄的诱 惑力,被学者誉为。"最美的青瓷"。就釉的美感而言,五代耀州天青釉在当时国内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界关于五代耀州青瓷就是柴窑器的研讨还在继续,尚无定论。收藏界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讨论。由于五代耀州青瓷史无记述,而窑址发掘也隔时较近,如今,一块天青釉残片也极不易得。
复建如旧的箭楼雄姿重现、碧波荡漾的护城河“舟楫往来”、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便捷顺畅……古城西安“会客厅”城墙南门区域历经一年半改造建设,展现新姿。更为秀丽、更加灵动、更富神韵的文化遗存,为丝绸之路旅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全长13.74公里,既是保存完整的古城垣建筑,又通过18座城门与数百万市民的日常生活肌理相连。作为迎宾之门的城墙南门,让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美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迈出了联通西域的第一步,13年后,张骞历尽艰辛和磨难,只身返回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牛羊、金帛等物品到了西域诸国,贯通了这条承载中西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天路”——丝绸之路。 6月16日,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千年前的王土——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这片...
昨天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盛世殷商的辉煌文明-殷墟出土文物珍宝展”,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惊艳亮相,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有兴趣的您不妨前去领略什么叫“一言九鼎”。 “啊,好大的鼎!”“咦,这个鼎怎么是扁的”……昨天上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展出40件(组)殷墟文物,华美浑厚的青铜器,精雕细琢的玉器,古老神秘的甲骨文,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仅完美地展现了殷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了...
6月14日,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观众欣赏殷墟文物“卜甲”。 当日,由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和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合举办的“盛世殷商的辉煌文明——殷墟出土文物珍宝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共展出青铜器、玉器、甲骨等殷墟文物40件(组),让西安市民了解辉煌和神秘并存的殷墟文明。
图为商晚期的司母辛方鼎吸引不少游客 图为造型奇特的青铜器 图为神秘的甲骨文张远摄 6月14日,是中国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40件(组)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甲骨文等亮相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与“后母戊鼎”来自同一时期的司母辛方鼎作为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吸引了不少民众围观。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13日。
6月9日,西安市文物局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召开了博物馆公众教育提升现场观摩及研讨会。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副巡视员邰亚秦、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以及西安市局系统内的三十余家国有、民办、行业博物馆的馆领导及宣教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郭治华主持,包括观摩体验、主旨发言、现场讨论等三项内容。 观摩体验的主要内容是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史前工场”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史前工场”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广大青少年...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日前跟十个丝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着力推动丝路国家博物馆界的信息沟通、学术交流和展览互助等工作,从而让丝路文明重焕生机。 作为唯一民办国家二级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五年来,累计接待观众270万人次,接待了一百余批次海内外的文化代表团,成为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抢救保护大遗址并兴建博物馆的范例。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配合关中环线天然气管线调峰工程中,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临潼区马额街办冢王村西南清理发掘了一处古墓葬群,墓主人或许就是当年修建秦陵陵园的 “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 据介绍,考古工作者在65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共清理了墓葬50座,其中秦墓45座。所有秦墓均为一棺结构、单人屈肢葬。只有5座没有发现陪葬器物,剩下的墓葬中要么有仿铜的陶礼器 (30座),要么有日用陶器...
A Study on xian,An ancient capital of the orient 基本信息: 作者:郑育林 王锋钧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版次:1 页码:3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224108521 作者简介: 郑育林,政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现任西安市文物局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5月29日上午,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旧址标识石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落成揭幕。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外交部亚洲司、陕西省外事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界群众出席揭幕仪式,韩国国家报勋处处长朴胜椿、韩国驻西安总领事全哉垣应邀出席。 陕西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张宝文代表中方致辞。张宝文在致辞中回顾了中韩人民并肩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他说,设立标识石的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维护历史正义的基础上开辟未...
5月27日,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区考古院(所)共同组织的“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险”活动从唐王朝都城皇宫大明宫遗址公园出发,途经甘肃、青海、四川向吐蕃王朝首都逻些(拉萨)行进。这是我国多省区合作组织专业人员首次对唐蕃古道进行综合性考古探险活动。 “唐蕃古道”即唐蕃驿道,是公元7世纪~9世纪中原唐王朝与青藏高原吐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唐蕃使者往来见于《旧唐书》《新唐...
26日,省政府常务会听取省文物局关于公布我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汇报。 本次我省遴选第六批文保单位232处,其中古遗址70处、古墓葬16处、古建筑73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5处,随后将向社会公布。 据省文物局介绍,如西安报话大楼、西安人民大厦、镇坪南江水电站、汉阴凤堰梯田等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被列入保护名录。其次还包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镇坪盐道遗址、长安区郭北遗址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