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该馆发明的“一种可用于保护纸质文件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一种可用于保护纸质文件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两项技术,日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这是该馆首次获得国家级文物保护技术专利。 省博物馆拥有大量馆藏纸质文物,但因人类使用、尘埃覆盖、浸泡水解、霉菌滋生以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和氧化等原因,容易导致发黄霉变、粉化脆断和糟朽破碎,极大降低了文物的观赏、研...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东经92°13′至95°30′,北纬39°40′至41°40′。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
近期,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开展的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2013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宣告结束,并取得新的进展。本次调查共发现遗存383处,其中矿坑290处,房屋33处,岗哨31处,石料堆积29处。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境内的戈壁滩上,目前发现遗物有陶器、铜器、金片、铁器、石器、玉料、水晶、朽木、骨器、兽骨、动物粪便等。陶片有两类共存,A类为汉代陶片,B类为骟马文化陶...
中国甘肃网11月28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11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进行了审议。《报告》建议,要加大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的力度,对重大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和公众听证,尽快立法保护长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报告》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激励和调动民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大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建设资...
今年第3季度,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省级有关质检机构对全省生产(销售)的絮用纤维制品、贵金属珠宝玉石等14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检查了484家生产(经销)企业的742批次产品,合格631批次,总体产品抽样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5.0%。 结果显示,水嘴、铝型材、防盗门、细木工板、人造板、铝塑复合板、洗涤用品、钢制文件柜、锁具等9种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100.0%。贵金属珠宝玉石产品抽样检...
11月7日获悉,省质监局委托省级有关质检机构对全省生产(销售)的絮用纤维制品、贵金属珠宝玉石等14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据抽查结果,絮用纤维制品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5.0%,珠宝玉石贵金属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62.2%。 省质监局对兰州、白银、定西30家生产(流通)企业的40批次絮用纤维制品进行抽查,34家企业的34批次产品合格,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5.0%。 据悉,此次主要对絮用纤维...
近几十年来,一座位于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著名明代古城受周边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和频繁的人为破坏,目前正面临着“人去城空”的境况。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是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因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如今,这座位于甘肃景泰县境内超过400年历史的明清时期边防屯兵城,已不见当年的气势恢宏和繁华景象。城外一望无际的荒滩上,除了几个孤零零耸立着残破不堪的烽火台外...
10月24日,文物专家在兰州对甘肃两当发现的有太阳纹饰的文物进行鉴定。 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原主任、权威鉴定专家雷从云在兰州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昨日在甘肃两当县太阳乡发现两件有太阳纹饰的重要文物,即金元时期的青釉太阳纹大罐和图腾石太阳鸟,均有重要价值。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太阳乡由太阳寺而得名,据《两当县志》记载,太阳寺修建于北宋时期,毁于清末,寺内曾藏有很多珍贵文...
不同年龄段的铲齿象头颅。刘玉桃摄三趾马化石。刘玉桃摄10月22日,甘肃和政举行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三号馆开馆仪式,展馆展出“六项世界之最”古化石,再现古生物的沧桑演变。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古脊椎动物化石博物馆。目前,馆藏化石达30000多件,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
由于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工具,以及玉器件毛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甘肃省金塔县羊井子湾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汉代的一个玉器加工厂。 “如此众多的和田玉料在此发现,又是在戈壁的表层,而且还经过人工打磨,只有一种情况。”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员段应君说,“那就是古代商人把各地的玉料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这里加工,然后运到中原销售。” 段应君是在近日甘肃金塔...
据中新社电,记者5日从甘肃敦煌市委宣传部获悉,著名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敦煌已经对其境内200多处珍贵文物遗迹遗址做了保护规划,意在进一步构建文物保护网络、改善文物保护条件。 敦煌境内现存世界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长城;被中国历代诗人吟诵的玉门关和阳关;被评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古代最大驿站—悬泉置遗址。 文物保护第一、抢救第一,永...
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包括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拉卜楞寺保护维修工程等在内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物保护板块的系列重大项目,目前按方案有序开展。 由省文物局牵头起草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物保护板块分方案,设计规划项目54项,投资估算12.78亿元。重大项目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和文物保护基础项目3大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3个,分别是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敦煌莫高窟...
甘肃省发现马家窑文化窑坑遗存 8月23日,甘肃省定西市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堡子坪一处窑坑遗迹发现窑壁及火道遗迹。该研究院在此地同时发现14处同类遗迹,这是首次发现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200年)如此集中的窑坑遗存。 本报记者 程伟光摄
甘肃武威新发现一处西夏瓷窑遗址 甘肃省武威市近日新发现一处西夏时期的瓷窑遗址,该遗址位于武威市城南30公里处的凉州区古城镇古城村的一条河沟里。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1038年建国,1227年为蒙古所灭。武威古称凉州,长期是西夏王朝的陪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