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3日上午,由永嘉县文广新局、县公安消防局主办,县文物馆承办的永嘉县2017年度业余文保员工作会议暨文物保护消防安全演练活动在大若岩镇埭头村举行。全县各级文保单位业余文保员、县公安消防中队、埭头村消防专职队等参加演练。 县文广新局领导参会动员,并代表县文广新局和全县业余文保员签订了责任书。为加强新一届文保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县文广新局近日修订出台了《永嘉县业余文保员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
10月12日,龙湾区2017年社科普及周开幕式暨龙湾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在龙湾市民广场如期举行。本次展览内容由龙湾博物馆精选龙湾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108套文物,展出了碑石、砖瓦、雕版、木制品、书画、古籍、陶瓷、铜器、钱币等文物图片,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参观。 龙湾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四年。区国有收藏文物单位共3家,共上报收藏文物1841(套),其中三级文物...
10月14日,“木心的讲述:大英图书馆珍宝展”开幕式在美丽古朴的浙江乌镇召开。活动期间,来自国外的拜伦勋爵、查尔斯·兰姆、奥斯卡·王尔德等文学巨匠的珍贵手稿将在木心美术馆展出。 作为此次开幕式提及到的重要人物之一——木心,他对英国诗歌、戏剧和小说及其赞善,而此次展览正是展出他最喜爱的四位作家的手稿。 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坦言,当木心先生在文学讲席中热情谈及这几位文豪时,绝对想不到他们的...
10月15日,2017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上饶专场)在南昌古玩城举办。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汇集了上饶市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上饶12个县(区、市)非遗保护成果。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继南昌市、赣州市、吉安市后的又一个设区市非遗专场展览展示展演。活动现场,除在主展厅集中展演上饶特色非遗表演类节目、图文并茂地展示上饶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外,信州区、广丰...
日前, 由天津博物馆主办的“鉴史倡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展”与观众见面。 展览回溯了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建设,集结了一批志存高洁的廉吏史事,通过大量历史故事、馆藏文物及图片资料,展现了“清明吏治、思想为先”“纲举目张、制度保障”“身正带人、无私感人”三大主题内容。展览共展出文物40件(套),品类涵盖瓷、玉、青铜、砚拓、书画、泥塑、年画、砖雕等馆藏珍贵文物。清乾隆四十三年章学诚殿试...
位于上海市陕西北路上的百年老宅荣宅历时6年修缮,14日揭幕。曾经的私人宅院如今将“变身”上海文化地标,建筑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据悉,荣宅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2004年,荣宅被列入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遗产,2005年,荣宅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称号。 据介绍,荣宅将于10月17日至11月12日向公众免费开放。此前,上海时装周期间的2018...
2016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高中部教师集体办公室与教师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闻名中外的什刹海景区提升了特色街区的环境品质,提靓了这片沉淀着京城千年历史的碧水清幽之地。本报记者 方非摄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
10月13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发布关于举行新《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的公告,决定于2017年10月31日举行新《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 公布的听证代表名额共21人。其中:大研古城原住居民代表5人,根据丽江大研古城内从事经营活动经营户的报名顺序产生。听证旁听人名额为5人。从报名参加听证人而未被选取的人员中按报名时间顺序产生。古城区相关职能部门代表...
10月14日,中国赣剧戏曲脸谱传承人胡宁在南昌展示其创作的脸谱。 10月14日至15日,“2017年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上饶专场)”在南昌举行,通过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非遗图片展、非遗节目展、民歌传唱、曲艺演奏等方式展现赣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展示上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场,从古老的夏布制作技艺到精美的婺源三雕雕琢,从吴楚余韵的上饶民歌到典雅清幽的广丰道教音乐……观众...
本报推出的大型励志公益栏目“出彩甘肃人”,旨在对甘肃各行各业的出彩者进行集中展示。栏目向全省发出征集令后,刘先生极力推荐他的爷爷——通渭县的刘尚贤。老人不但利用工作之余编纂出一本20万字的《固堆河村志》,并且多方收集资料,绘制编辑出版了《通渭秦腔传统脸谱选辑》,使通渭秦腔戏剧脸谱努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之余 苦心积累写村志 只有初中学历的刘尚贤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绘画、...
记者了解,湖北省正着手建设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据介绍,遗址公园将以屈家岭遗址文化内涵和价值特征为依据,以“稻作文明之源”为主题,以“展现史前文明、体验农耕生活”为主线,展现屈家岭地区“远古农耕、昔日农垦,今日农谷”的发展历程。 有关方面表示,力争3年...
为期两天的九三学社中央第十四次科学座谈会10月12日在银川闭幕。会议围绕“文物考古与丝绸之路”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副主席赖明、丛斌出席会议。 韩启德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发展速度之迅猛超出人们想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
“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现场 10月14日上午,为期三天的“传承与创新: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圆满闭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淄博市文物局局长宓传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朱凤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临淄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玲,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书记、研究馆员刘...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内政发〔2013〕33号)要求,我区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本次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是我区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李爱平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在内蒙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新认定了54640件套重要文物。 2012年至2016年,按照中国国务院统一部署,内蒙古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目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在当天的新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