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地质学家埃尔马·布赫纳发现一尊古佛像是由陨石雕成的,其价值不可估量 专业杂志《陨星和行星科学》发表了布赫纳有关纳粹、圣迹和陨石的文章。文章最后讲述了这座世界第一尊陨石佛像的发现过程:上世纪30年代末,一支由隶属党卫军的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去西藏探寻亚利安人的起源。探险队的领队是动物学家和人种学家恩斯特·舍费尔。 1939年,舍费尔将一尊24厘米高、10多公...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壮丽、富饶的西藏高原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拓了这片神圣的上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遗存下来的建筑,就是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形象地反映出西藏历史的进程。 在人是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居建筑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看到西藏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及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无不感叹西藏古代...
首届“印象西藏”摄影大赛作品展15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展,300余幅参展作品从多侧面展示了西藏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多彩文化和历史变迁,映射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全新图景。 据了解,在此次参展的摄影作品中,200余幅作品从首届“印象西藏”摄影大赛的4万余幅参赛作品中精选而出。此外,展览还展出以西藏为主题的30余幅外国摄影师作品和20余幅中国摄影师作品。...
金秋10月,色拉寺史上最大规模维修正如火如荼。维修负责人边巴坚参向记者透露,色拉寺措钦大殿内供奉的珍贵佛像,不仅得到妥善保护,而且一尘不染。 自2012年初始,色拉寺措钦大殿内的珍贵佛像已有数月未向世人展露法相,每日的诵经梵音,也被“噼啪、噼啪……”的夯击“阿嘎土”声代替。记者2012年10月13日实地探访了色拉寺维修保护工程的实况。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寺”,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释迦...
13日,《中国西藏唐卡艺术(天津)展》在天津美术馆拉开帷幕。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唐卡作品,让津城市民近距离地领略到雪域高原的文化魅力和浓郁风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尹德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其圣与市民群众一同参观展览。 本次唐卡艺术展是西藏当代唐卡艺术规格最高、种类最齐全、题材最丰富的一次大型专题展,集中展示了90幅西藏当代唐卡艺术精品,包括本土画风浓郁的 &ld...
新华网西藏频道拉萨10月9日电(张京品、刘洪明)第43届世界邮政日当天,布达拉宫附近的西藏自治区邮政公司门前人流涌动。充满浓厚雪域高原色彩的西藏邮册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而藏族百姓则从记录了西藏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邮册里寻找尘封的记忆。 9日上午,记者在“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达天下”活动现场看到,当日展销的邮册有《天上西藏》、《青藏铁路通车五周年》、《吉祥天路》、《改革开放30周年》、《...
10月9日上午,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非、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刘世忠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现场接听和回答听众咨询,并受理相关投诉。有爱好收藏的市民咨询文物鉴定的途径,刘世忠介绍,西藏文物鉴定中心即可做文物鉴定。 关键词:文物收藏 私人收藏者 可以找文物鉴定中心帮忙 一位听众打进热线说:“我比较喜欢收藏,私人收藏文物的合法途径有哪些?私人收...
作者 白少波 “1.7万公里路,近6万叶贝叶经……”6年内,年过六旬的次旺俊美和他的团队,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皓首穷经,演绎了一段现代版寻经故事。 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公元七世纪,随着佛教传入西藏。迄今西藏保存的梵文贝叶经,经课题组初步确认,多系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从印度、尼泊尔、于阗等地引进,多为佛教经典。 2006年,中国正式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西藏梵文贝叶经保护项...
除了有自己的唐卡学校,教授来自各地的学生掌握唐卡绘画技艺,藏族唐卡勉萨派代表性传承人罗布斯达不久前还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引起强烈反响。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像罗布斯达的做法一样,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正逐渐突破传统,呈现多元化发展。 “过去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R...
作为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的工作之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启动西藏昌都帮达仓古建筑保护维修工作,以修复这座帮达家族的古老庄园。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帮达仓,是历史上芒康富商帮达家族修建的一座具有浓郁藏族传统建筑特色的古老庄园,是研究茶马古道历史、藏式建筑营造等的重要载体。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藏式建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亟待抢救维修。 受芒康县...
西藏博物馆珍藏的吐蕃时期的贝叶经《婆罗门行记》。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专家平措次旦(中)打开经盒(截屏图)。 西藏自治区政府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贝叶经保护和研究工作成果:历经6年确定6万叶梵文贝叶经写本,这批贝叶经的文物价值堪称打开第二个敦煌经洞。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多为佛教经典,还有一部分为古印度梵文文献,具有极高的...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香格里拉在世人心目中是美丽多彩的。这里不仅有着雄伟的雪山、壮丽的山川河谷、淳朴的民风民俗,世代相传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更为香格里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在香格里拉县的藏族乡村尼西,制陶工艺技术代代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这里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运送茶叶的同时,也把这里的土陶带向四面八方。自古以来,无论普通藏民还是土司贵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