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新疆叶城县文体广影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发放仪式。 参会领导为该县7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名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45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了传承补助,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4800元(自治区规定),地区级及县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
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阿勒泰市大力加强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哈萨克族近代冬季出行、狩猎的交通工具-马皮滑雪板,以及保护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展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
玛纳斯碧玉矿自1973年建矿以来,据《中国和田玉》记载,该矿年产量最低为1吨,最高为35吨,其中以1973——1978年产量较大,年平均开采量约15吨,1979年最低为1吨,1981——1988年基本稳定为年产5吨左右。 玛纳斯碧玉产出既有籽料,也有山料,也包括部分山流水。玛纳斯碧玉多为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产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
新疆和田玉石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仑山中有多条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补给。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对坐落在距奇台县城大约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梁村的石城子古城遗址进行考古挖掘。 从9月19号开始到9月30号,经过前期的调查、三维测量、打剖面工作后,已经挖掘出若干的铜瓦、板瓦、瓦当、灰陶干、羊骨骼等遗存物。根据地层的堆积和古城的使用年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勇介绍说,石城子的使用期目前可以大致分为现代、清代和汉代三个时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多姿多彩的军垦文化被浓缩到“微型的艺术载体”邮票之中。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乌鲁木齐美术馆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政公司为此专门制作的一套3枚首日封也同时亮相。 由一套3枚邮票组成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纪念邮票,内容分别为艰苦创业、维稳戍边、再创辉煌。整套邮票设计突出屯垦戍边主题,方寸之间,浓缩了组建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祖国屯垦事业发挥的独特作用...
2013年5月到2014年8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在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对“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获得重大发现。发掘与研究表明,曲曼村遗址是2500年前拜火教古墓葬遗址,甚至与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关。 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宗教之一,它最早流行于古代波斯帝国。国内外学术界一直认为拜火教起源于波斯或中亚地区,而曲曼遗址出土的大量拜火教遗迹则支持了中亚起源说,并有可能把...
“所有的墓葬中,我们一共发掘出土了近40匹马,这么集中、数量这么大,在新疆考古发掘中是首次。”9月25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建军告诉记者。 据于建军介绍,今年5月至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阔克塔斯村的喀拉苏墓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墓葬53座,他们在多座墓葬中,共发现了近40匹马,这些马身上还有大量佩饰。 “通过我们对古人用马和装饰风格特点等...
古墓多数在沙丘顶部或者半坡上。 图为裸露的小孩棺木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十三连一片被农田包围的荒漠里,坐落着昆岗古墓群,当地人称之为“巨人村”、“羌人谷”。 据英国贝尔特斯皇家学院碳14测定,该古墓群尸骨距今分别为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900余年,最远的可以推定为远古羌人,是古代巨人的一个部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新疆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在新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彰显着新疆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同时,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看准了商机,推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之路。 “非遗”产品渐受热捧 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萨依巴格村,说起阿吉·...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六团开始着手筹建团史博物馆。为此,六团政工办宣传口向权屯广泛征集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以及相关线索,包括历史的军服、老旧的生产工具、武器、勋章奖章、锦旗、牌匾、奖杯等,并征集老照片。 在搜集有团场历史的物品同时,六团还对一些文化遗址进行了拍照摄影,包括六团原修造厂厂房、八连职工俱乐部旧址等等。通过广泛的搜集、征询,六团力求建立起具有强烈兵团气息的团史博物馆,以团场历...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揭开地表的土层,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目瞪口呆:一座大墓葬,排列着半圈石棺小墓葬,每个小墓葬埋葬着一个几个月至几岁的婴幼儿或儿童…… 14日,为配合伊犁州尼勒克县基础工程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建设所涉及吉林台水库及喀什河西侧乌吐兰墓葬群发掘结束,本次共发掘8座墓葬。 发掘时间从8月20日至9月5日,所发掘的墓葬大致呈南北向纵列。 尼勒克县文物局负责人关巴...
图为考古发掘现场照片。谢南南摄 15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局对乌吐兰墓地濒临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告一段落,墓葬群中首次发现多墓室。 此次发掘8座墓葬,墓葬依形制可分为竖穴石棺墓与竖穴偏室墓两类,呈南北向链状分布,墓葬地表均有卵石或山石铺就的圆形或椭圆形圆台状封堆,有的还有圆形石围,部分石围内缘可见一圈立石。墓葬中,全为单人一次葬,既有单墓室,也有双墓室和多墓室。葬墓中,不仅有...
记者11日从新疆尼勒克县文物局获悉,8月20日至9月5日,为配合伊犁州尼勒克县基础工程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建设所涉及吉林台水库及喀什河西侧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共发掘墓葬八座,大致呈南北向纵列。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石棺墓及竖穴偏室墓两种,墓葬地表均有卵石或山石铺就的圆形或椭圆形封堆,部分有圆形石围。发掘随葬品以陶器尤其是陶钵为多,另有铁刀、铜镜、铜簪、青铜牌饰、骨珠、金耳环等。部分...
在国家文化部日前公布的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哈萨克医药入选其中。十二五期间,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投入6000万元支持哈萨克医药的发展,如今哈萨克医药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9月11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中心卫生院哈医医士加米拉·乌拉孜别克在繁忙之余,正在认真准备参加9月份全国哈萨克职业医师考试。今年,全国哈萨克职业医师考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哈萨克医成为国家新的一个医师的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