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27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第十三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新闻发布会。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宪曾回答了记者提问。 陕西省文化遗产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被国务院确定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代表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遗存已成为研究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依据。截至2011年,陕西分布有49058处文物古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
近日,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中的石油河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石油河遗址集中分布有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一井,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石油工人窑洞、邹明墓、靳锡庚墓等5处重要文物点。为加强玉门红色景区的文物保护,促进红色旅游,玉门油田按照玉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方案,启动了景区内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根据方案,将对石油河遗址内的玉门炼油厂旧址和老四井进行修缮,对石油工人早期居住过的部分窑...
8月17日,湖北省文物局、宜昌市人民政府宣布联合对保护万福垴遗址有功的宜昌当代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姜义等个人通报表彰,并给予人民币10万元奖励。 6月18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宜昌当代市政工程公司在白洋工业园沙湾路万福垴村6组进行自东向西直通长江、长达600米的箱涵工程施工时,在距离长江北岸约250米处,操作大型挖土机的胡伟挖出铜鼎一件、编钟10件。发现文物后,公司法人姜义立即决定停止施工,...
8月16日,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管委会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项目启动并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军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管委会揭牌;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致辞。董军在讲话时说,设立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对汉长安城遗址区进行整体保护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省、市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的重要...
8月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率队来渝中区调研抗战遗址保护工作,并视察了渝中区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民主党派陈列馆(特园)、南宋衙署遗址等文物保护项目。 当日上午,国家文物局顾玉才一行来到渝中区正在施工的怡园维修工程现场。一行人听取了区文管所负责人对维修工程的介绍,对该建筑的维修用材和原有的设施设备保护表示赞赏,并对整个工程详尽安排给予了充分肯定。 怡园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宋子文公馆,是...
7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小恩达遗址保护规划项目组从拉萨出发,至昌都县小恩达遗址进行实地调研,正式启动了该遗址的保护规划工作。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小恩达村,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之一。遗址背山面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214国道横穿遗址的核心区,新建乡村公路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小学占压(...
7月31日晚间,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一举通过方案审核,不日将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公布。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所所长陈同滨、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付清远等参加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编制报送的《临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规划目标明确、前期调研扎实,充分关注了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可持续性,重...
形状罕见的器物。万自明摄 器物修复人员在认真修复器物。万自明摄 记者29日从广东五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作为广东省首批八处大遗址之一的五华县狮雄山建筑遗址,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大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这是广东首批八大遗址中率先启动保护规划工作的地区。 记者在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建筑遗址发掘现场看到,尽管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仍在现场组织工人进行...
红山文化聚落遗址和元上都遗址未来保护与发展座谈会日前在内蒙古正蓝旗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宁及其率领的专家组成员,内蒙古文史研究馆、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相关领导等出席座谈会。 赤峰市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遗址总面积9.3万平方米,共有59个遗址单位,是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是13至14世纪亚洲北方...
自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共建协议书》并共同下发了《关于成立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共建合作委员会的通知》以来,四川省文物局及时沟通协调,狠抓规划编制,加强项目储备,督促项目实施。成都市、广汉市、邛崃市认真贯彻落实共建协议内容,相继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保护经费,建立工作机制。在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规划编制工...
7月19日,西安市政协主席程群力一行先后视察了秦汉渭桥遗址、杨官寨遗址和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听取了有关文物遗址保护情况的汇报。他强调,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既保护好中华文化之源的西安古城,又建设好现代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丁健、袁英信、郭若为,市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建政和文物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视察。 程群力指出,文物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所以不能漠视、不...
自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共建协议书》并共同下发了《关于成立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共建合作委员会的通知》以来,四川省文物局及时沟通协调,狠抓规划编制,加强项目储备,督促项目实施。成都市、广汉市、邛崃市认真贯彻落实共建协议内容,相继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保护经费,建立工作机制。在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划编制工作有...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600多年后,昔日恢弘的皇宫已化为尘土。2014年,南京将建成明故宫考古遗址公园。对于一个已经荒废的“明皇宫”而言,要让它“回”到600多年前,几乎不可能。那么,未来在这个遗址公园里,我们能看到什么? 众多专家举手表决,通过了由东南大学教授陈薇领衔设计的《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2032)》方案,目前...
近日,西安市政协对《关于尽快设立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展现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议》的重点提案进行督办。据了解西安市正在积极筹划创建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目前已进入决策准备阶段。 日前,西安市政协委员们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考察,并听取了西安市文物局负责人的汇报。据悉,汉长安城遗址面积巨大,人口众多,必须采用一种创新的保护管理机制和体制,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近些年逐渐提出大遗址特区的概念。根据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