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西丰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遗址 日前,在东乡至昌傅高速丰城桥东段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晚期聚落遗址。该遗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桥东镇更新村委会老詹自然村秀水河西岸约200米处,东昌高速桩号K87+600附近,一个叫寨上的地方。寨上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处于秀水河小盆地的中部,秀水河从遗址东侧由南往北流过。遗址呈长方形,周围是水田,遗址比周边高出3-4米,四周环绕一圈壕沟,包括壕沟在内,...
8月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沅江市赤山岛益南高速公路沿线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10万年。该所专家李意愿介绍,这是南洞庭湖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南洞庭湖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状况及其石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 遗址位于赤山岛上南嘴镇兴南村田坪组牛栏岭,为益南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在离地表约2米深的第四纪红色网纹土层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人工打制的旧石器...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日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据了解,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
前不久,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古界认为,野菜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补...
近日,盟文物局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据了解,盟文物局接到阿左旗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民反映,当地农牧民经常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捡到一些石器和陶片,随即,盟文物局工作人员赶赴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对群众捡到的石器进行鉴定,最终在位于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东北20 公里处发现石器地。该地已被沙丘所覆盖,但在沙丘间低洼处的土质地表上清晰可见散落有石器、陶片和骨珠等,并在地表采集了石磨盘、石磨棒等...
基本信息: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1日 版次:1 精装: 72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9787030407030 内容简介: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丁村遗址群1976—1980年发掘报告》基于丁村遗址1976——1980年的发掘资料,全面系...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晓锦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为文化遗物丰富、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和价值,日前被广西文物考古所专家命名为“晓锦文化”。 该遗址位于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晓锦村后龙山,进行过三次发掘,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晓锦遗址发掘的最大收获是发现有炭化稻米,通过水洗法共选出炭化稻米12000多粒,经初步鉴定是较原始的栽培粳稻,有少量籼稻。这是目前为止广西发现的最早的一...
记者29日从浙江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考证,近日在浙江东阳城北新区华店小区东北蟠溪边发现的出土物与浦江上山遗址文化的类似,属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发现为研究东阳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地调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夹碳陶碎片、红衣夹碳陶片、石磨棒(块)等遗物,部分陶碎片可以确定为大口盆器、罐类器的碎片。在夹碳陶中,发现夹有稻壳、叶等物,有些陶片表面稻谷痕迹明显,让考古工作人员...
记者29日从浙江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经考证,近日在浙江东阳城北新区华店小区东北蟠溪边发现的出土物与浦江上山遗址文化的类似,属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发现为研究东阳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地调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夹碳陶碎片、红衣夹碳陶片、石磨棒(块)等遗物,部分陶碎片可以确定为大口盆器、罐类器的碎片;在夹碳陶中,发现夹有稻壳、叶等物,有些陶片表面稻谷痕迹明显,让考古工作人员...
怀宁县孙家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日前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这次保护规划编制将根据每年的项目规划任务,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孙家城遗址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和环境整理。 通过审批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通过两次对城址进行发掘,发现孙家城遗址是皖西南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除良渚古城外仅有的另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日前,受东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一行对位于东阳市城北新区华店小区东北蟠溪边的一处遗址进行了调查。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夹碳陶碎片、红衣夹碳陶片、石磨棒(块)等遗物,部分陶碎片可以确定为大口盆器、罐类器的碎片;在夹碳陶中,发现夹有稻壳、叶等物,有些陶片表面稻谷痕迹明显。经专家考证,该遗址的出土物与浦江上山文化遗址的类似,基本可以确定为同一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1万...
作者:李法军,王明辉,朱泓,等 著 出 版 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华南地区生物考古学研究的第一本相对较为系统的论著。《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展示了我们对出自广东湛江鲤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人骨所做生物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南地区考古学、...
日前,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开始了第六次考古发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水洞沟研究院副院长王惠民在发掘现场告诉记者,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在水洞沟的T3地点发现了千余件石器和一些灰烬、木炭遗迹,证实水洞沟确实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随着发掘的深入,水洞沟的文化脉络也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自1923年以来,水洞沟先后经历了5次正规的考古发掘,出土各类石器、化石及装饰品总量有数万件之...
展示辽宁考古工作成果的“辽海遗珍--辽宁考古六十年展”20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60年来,辽宁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距今约40万年的本溪庙后山遗址,更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北的人类活动地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介绍,1921年6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掘南票沙锅屯遗址,开启了辽宁考古工作的先河。1954年4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东北地区文物工作队成立,与东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