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洛阳日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我市8个文物考古项目入围中国考古学会2011年—2015年“田野考古奖”。 此次全国入围项目共有37个,我市入围的8个考古项目分别为: ●栾川县孙家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伊川县鸣皋镇徐阳墓地考古发掘项目 ●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 ●孟津县平乐镇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瀍河回族区回洛仓遗址考古发掘项目 ●隋唐...
日前,山东省2015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考古学会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与考古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烟台博物馆等单位以及部分地市文博单位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专家于海广、王永波,对考古汇报项目进行了点评。 会议对2015年全省考古工作取得...
为推动田野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好“十三五”期间田野考古工作规划及实施,3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田野考古工作座谈会。考古研究所各考古队队长、项目负责人、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汇报了近年取得的工作成果及“十三五”期间工作规划。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会议。 宋新潮在听取了考古研究所田野项目以及科技考古中心、文保中心的汇...
2月26日,山东省2015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考古学会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与考古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烟台博物馆等单位以及部分地市文博单位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专家于海广、王永波,对考古汇报项目进行了点评。 会议对2015年全省考古工...
1月2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5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举行,共汇报了22项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项目、2项考古整理和科研成果项目,以及年度田野考古工地检查报告。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良渚博物院、江南水乡博物馆、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同仁,《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记者旁听了本次汇报会。 旧石器时代考古迈开新步伐。自2010年长兴合溪洞遗址发掘之后,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重点...
【摘要】作为阐释渤海国政治属性、文化内涵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城考古始终占据着渤海考古的前沿主导地位。学术界围绕渤海都城址而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时期。与都城考古客观存在的四个时期不同,围绕渤海都城研究而形成的学术认识可以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发展阶段。由于第二、三期渤海都城考古的田野工作仅仅围绕渤海上京城城址而展开,对于渤海都城研究而言,学术界认知渤海上京城的视野空间得以拓展,但有关西...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3日在上海开幕,2013—2015年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11项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当日揭晓。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勋爵获“世界考古论坛·上海”首枚终身成就奖。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创建于2013年,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选和发布世界范围内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选定研究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公众讲座及分...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规范”项目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召开了以“数字化与田野考古的未来”为主题的课题启动会。该项目的实施旨在以《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为基础制订国家层面的田野考古数字化标准与规范,为国家文物局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的监管提供相关数字化技术标准和支持。 来自北京、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广东的文物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
《技术与市场》2015年06期 【摘要】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重视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只有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才能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对田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技术的概况、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田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技术;概况;自然因素
左图:海龙屯上的考古队员在飞龙关。 右图:海龙屯考古队(前排右一为李飞)与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来现场考察的塔拉在工作站合影。 考古队供图 北京时间7月4日16时,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三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中国第三十四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第四十八...
近日,龙文区文博研究馆馆员在云洞岩、万松关古官道一带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太阳、月亮、脚印与女阴等六处岩画。其中,太阳、月亮与女阴三种岩画属龙文区首次发现。 据文博研究馆馆员陈立群介绍,岩画是古人以石器为工具,用凿刻或磨刻的方法在岩石上描摹自然物象,反映劳动生活场面及其思想意识的一种文化遗产。 太阳岩画位于云洞岩南麓、蔡坂村乌蒙内一磐石上,可能利用岩壁自然凹陷加以凿刻而成,呈椭圆形,长轴10...
自安特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我国首开科学考古工作开始,田野考古在我国已经走过了90多个年头。经过学习、探索与反思,中国的考古工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不同的遗址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田野发掘工作体系。经过专业训练的考古工作者会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选择不同的发掘方法。但与此同时因为操作规程的模式化倾向,使得田野工作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现状,很少有在发掘手段和方法上的探讨。为此,笔者将所了解的几种在我国田野工...
淮北某小学学生参观柳孜运河遗址 村民在观看遗址出土的文物展板 目前,国内考古专业人员越来越重视公众考古的重要性,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在尝试推广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成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几年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诚如大家所说,公共考古包括“公共”和“公众”。“公共”涉及政府、公共机构等,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集合体,具有客观性和整体性;而“公众”则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包括有着不同职业、文...
为了让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从被发现,到最后出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发掘。 从1928年第一次发掘甲骨文到如今,人们发现了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殷墟考古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 董作宾拉开发掘序幕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初,师从甲骨文大师王国维的河南人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之命前往河南。董作宾到达安阳的第二天,便前往小屯进行...
为了让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从被发现,到最后出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发掘。 从1928年第一次发掘甲骨文到如今,人们发现了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殷墟考古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 董作宾拉开发掘序幕 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初,师从甲骨文大师王国维的河南人董作宾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之命前往河南。董作宾到达安阳的第二天,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