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28日,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佛祖舍利仪式,在泾川县回中广场举行。副省长郝远、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参加移交仪式。 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龛、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1500多处。1964年12月,泾川县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骨舍利及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
8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向平凉市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14粒佛祖舍利中的几粒舍利。 当日上午11时,佛祖舍利在泾川县中回广场举行了仪式。 13时,迎接舍利的彩车到达大云寺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带队恭迎佛祖舍利。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
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将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开幕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仪式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将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金饰片正式移交到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手中。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7月14日上午,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将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将于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这32件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
14日,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博物馆表彰了在4位坚持5年以上利用业余时间到馆服务的志愿者,并将“兰州大学甘肃省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评为了优秀志愿者团队,感谢他们为文化普及事业做出的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观者,甘肃省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先后招募、选拔了多批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人士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据统计,包括未成年小志愿者在内,目前该馆正式在册志愿者已有近800人。 ...
开幕仪式现场 6月9日,“王启民西部水墨画展”在甘肃兰州省博物馆美术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为期15天,主要展出甘肃省著名教育家、画家、西北师大教授王启民近些年创作的西部风情水墨作品60余幅。 人们驻足欣赏画作 本次展览是“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2015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展作品中,骆驼的形象数量较多,集中表现沙漠之舟“吃苦耐劳”的西部精神,画面重情写意,意蕴隽长;另一...
由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省美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甘肃敦煌中国画院、甘肃塞尚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敦煌心象·丝绸之路”美术中国2015——王启民西部水墨画展于6月9日至23日在省博物馆美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展出了王启民先生近些年创作的西部风情水墨作品60余幅。其作品以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一带一路”的崭新风貌,用笔墨唤起人们心中久远的丝路记忆,也展现出这位老艺术家耄耋之年寄情西部的悠...
图为儿童进行“考古发掘”。杨艳敏摄 图为儿童进行“汉简制作”。杨艳敏摄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甘肃省博物馆邀请兰州5—15岁少年儿童参与“考古发掘”、陶器制作、简牍接龙等系列活动。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专业考古人员外,普通老百姓与“考古挖掘”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此次甘肃省博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走进考古现场、亲临野外发掘的实践平台,丰富儿童考古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文物、认识历史。
5月21日,本报以《游客掷币祈福省博佛像“收入”不菲》为题对甘肃省博物馆佛教艺术展馆内,参观者多年来一直向佛像投掷钱币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当日上午,甘肃省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事件做了解释,并在展馆内设置了“文明参观谢绝投币”提示牌,劝阻参观者向佛像投掷钱币。 佛像前竖立起“谢绝投币”提示牌 2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位于甘肃省博物馆三楼的佛教艺术...
昨日上午,甘肃省博物馆就展厅《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中观众投掷钱币祈福一事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回应称:“对于观众投掷的善款,我馆定期进行清理、记账,并全部捐赠给省内的相关文博单位,相继向炳灵寺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和北石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捐赠共计10万余元,用于石窟保护。” 观众质疑:省博佛教展厅内掷币祈福 有观众在参观展览中发现,一些佛像脚下堆积着大量...
甘肃省博物馆为我省唯一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8名,展厅文物看管员20名,博物馆学(侧重文物保护方向)专业人员4名。具体事项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讲解员 1.爱党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博物馆事业,热爱讲解工作。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流利,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
甘肃省博物馆(Gansu Museum),是一所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综合博物馆。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
资料照片 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春节期间,省博物馆将开展多项活动邀您一起博物馆里过大年! 大年初一,“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开展。本次活动由甘肃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举办,该展览将展示200余件风格独特、精彩纷呈的金银、玉、青铜器、玻璃、宝石、陶瓷器、丝织品等跨越数千年的各类文物精品。同时,中国文物报社与甘肃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12家国...
今年春节期间,200余件风格独特、精彩纷呈的金银、玉、青铜器、玻璃、宝石、陶瓷器、丝织品等跨越数千年的各类文物将在甘肃省博物馆集中亮相,其中不乏鹰顶金冠饰、鹿头形金步摇冠、“全宁路三皇庙”玉祭碑等国宝级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13日发布消息披露,主题为“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的此次展览由甘肃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举办,将在2月19日(大年初一)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将展出两个月。 ...
记者从有关会议获悉,截至2014年底,我省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增至201个,是2008年免费开放前的2.4倍。至此,我省成功跨入全国博物馆大省行列。 在博物馆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我省通过完善博物馆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等方式,有效提升博物馆整体质量。2014年共推出新陈列展览10个,改造提升陈列展览11个,举办临时展览53个,吸引600余万人次观众走进博物馆;同时,开展进社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