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由浙江自然博物馆、舟山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海洋瑰宝——珊瑚特展”正在舟山博物馆展出,展期至10月10日。 此次展览由“认识珊瑚”、“珊瑚家族”、“珊瑚与人类的关系”等三个板块组成,综合采取实物标本、精美图版、仿真珊瑚场景和珊瑚科普片等相结合的展览方式,生动形象展示了珊瑚的基本种类、名称和不同形态,表现了珊瑚和珊瑚礁在减轻温室效应、巩固海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舟山博物馆还特邀...
红珊瑚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红珊瑚属有机宝石,修炼于远离我们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天然红珊瑚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三大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 珊瑚的英文名称为Coral,来自拉丁语。古罗马人认为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
在鲁园古玩市场的一家工艺品店里,一座高不过5厘米、宽不过1厘米的红珊瑚制观音像,标价高达26万元,让人吃惊。而几年前,这件工艺品的价格不过三五万元。 “现在市场上升值较快的珠宝,除了众所周知的翡翠、钻石外,就是珊瑚了。”从事珠宝销售的赵女士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珊瑚随着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一以往相对冷门的品类也成了收藏界的一大主力。 “特别是红珊瑚,收藏价值更高。”赵女士介绍,如今要是手链上镶...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我们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与广大观众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 经典藏品:米芾《珊瑚帖》 馆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解读专家:金运昌(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
6月11日,为配合永康市开展文化遗产日的活动,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永康市博物馆联合推出了“海洋瑰宝——珊瑚特展”。 此次展览内容包括了认识珊瑚、珊瑚家族、珊瑚与人类的关系三个板块,展品为浙江自然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珍稀珊瑚标本,如鹿角珊瑚、苍珊瑚、笙珊瑚、柳珊瑚等,还有被人们视为富贵祥瑞的有机宝石——红珊瑚。这些珊瑚形态多样,色彩丰富,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自古以来,珊瑚就一直被人们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
水下考古队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水下作业 近日,西沙群岛长乐群岛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现大量清代石雕构件,泉州文史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石构件很可能来自海丝起点泉州。 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兴前往现场进行水下考古工作。昨日,他表示,初步明确,沉船遗址发现的瓷器碎片均来自泉州德化窑系,石构件与瓷片属于同一艘船上,来自泉州的可能性也不小。 作业时浪涌大 发掘困难不小 应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
水下考古队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水下作业 近日,西沙群岛长乐群岛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现大量清代石雕构件,泉州文史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石构件很可能来自海丝起点泉州。 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兴前往现场进行水下考古工作。昨日,他表示,初步明确,沉船遗址发现的瓷器碎片均来自泉州德化窑系,石构件与瓷片属于同一艘船上,来自泉州的可能性也不小。 作业时浪涌大 发掘困难不小 ...
“中国考古01”号破浪而归。今天上午,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抵达文昌清澜港,标志着历时43天的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项目顺利结束。 该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市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工作范围为西沙永乐环礁海域,包括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
出水的石狮子(左,“刺桐会”供图)与泉州开元寺的石狮子(右)雕工、造型十分相似 近日,央视等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海南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消息。这处沉船遗址发现274件石构件,出水37件。考古专家称,这些石构件源于清代中期一艘远洋运输船,而该船极有可能来自福建南部。 此消息,引起泉州考古界的关注。昨日,海都记者获得了部分石构件的高清图片,经泉州考古专家比对后,认为该批文...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要往南洋去,而三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是必经之地。”随“中国考古01号”船来到西沙群岛开展考古作业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肯定了三沙水下考古在探究整个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南海海域要好好挖掘与保护。 在他眼中,此次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考古工作收获较多,意义重大。它属于探究中西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一有沉船,你会立刻追溯...
5月13日拍摄的出水石像。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5月13日,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出水石像表面附着物进行采样。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截至目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打捞出包括7尊石像在内的37件石构件,基本完成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已经掌握的材料推测,这些构件应为清代中期移居海外的先民在国内订制的建筑部...
今天,记者从执行西沙群岛水下考古任务的指挥船—“中国考古01”船上了解到,始于今年4月12日的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一个月的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 考古人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 经过考古人员水下探寻发现,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本年度水下...
5月13日,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出水石像表面附着物进行采样。 截至目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打捞出包括7尊石像在内的37件石构件,基本完成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已经掌握的材料推测,这些构件应为清代中期移居海外的先民在国内订制的建筑部件,由于运送船只失事而遗留在该海域。 西沙群岛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必经之...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水下考古队副领队符洪洪9日向记者介绍,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初步确定为清代遗存。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水深2米至7米,距西沙永乐群岛珊瑚岛距离约2000米。 符洪洪说,目前遗址发掘已经结束,提取文物37件,其中包括六尊无头石像和一尊完整石像。完整石像通体身高1.4米,从石像衣着、外观等判断是明代文物。 领队邓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