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王学涛 刘翔霄)为使宝贵文物免受风雨侵蚀,今年内位于中国山西的云冈石窟将为部分洞窟复原外层建筑。 记者了解到,首批复原“外衣”的洞窟中,包括规模最大的第3窟,以及因清代末年彩绘后获名“五华洞”的第9窟至第13窟。被誉为云冈石窟“佛籁洞”和“音乐窟”的第12窟也在其中。 “当年,绝大...
敦煌石窟数字化拍摄进展顺利,今年又新完成6个洞窟的的数字化拍摄。新完成数字化拍摄的洞窟是莫高窟第322窟、第9窟、第12窟、第3窟、第57窟和第220窟,5个修建于唐代,1个修建于元代,壁画内容丰富、精美,有非常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这6个洞窟是3个拍摄小组今年花8个月时间完成的,加上此前敦煌研究院独立拍摄及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合作拍摄的洞窟,敦煌石窟完成数字化拍摄...
萨科奇参观拉斯科洞窟中的岩画相关链接:真菌侵袭岩洞 法政府抢救史前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报道——参观会引发争议。那洞窟自1963年起就停止向公众开放了,近年来洞窟又遭到一系列不明原因的、只得到部分控制的真菌的威胁。任何进入其中的人类都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破坏。通常,只由一位安保人员每周进入一次,每次只用几分钟。总统一行8人在200米长的洞中逗留了30分钟。他们遵循严格的指令,保持...
为配合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保护加固工作的开展,经新疆自治区文物局批准,自7月19日起,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78#、79#、80#、以及坍塌较为严重的12#洞窟进行考古清理工作。目的是对这些洞窟进行加固和修补工作,计划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保护加固工程于2009年4月10日开工,工程基本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崖体加固工程,二是洞窟的部分加固和修补工程,三是修建木栈道工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以精美泥塑艺术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日前完成了首个数字化洞窟制作。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魏文斌介绍,完成数字化制作的洞窟是麦积山石窟西魏代表洞窟第123窟,未来5年内,麦积山石窟15个特窟都要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建立数字信息档案。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历经北...
6月26日,于5月开始的吉木萨尔北庭西大寺简易棚拆除工作顺利完成,拆除过程中各洞窟壁画及佛像保护完好。 北庭西大寺简易保护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北庭西大寺遗址被发现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曾组织过一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后停止考古发掘,采取了回填保护措施,并使用红砖、钢筋等材料,在遗址外围固定修建简易保护棚,以防止出现坍塌等现象。 从2007年开始,国家文物局投资2300多万元...
记者今日采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时了解到,敦煌莫高窟将采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来模拟现在的洞窟,为游客营造出一个数字洞窟。据悉,这一数字洞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例。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七百三十五个,彩塑二千多身,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这座连续营造了上千年东方艺术的宝库,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敦煌莫高窟文物本体材质脆弱,...
据山西大同市文物局介绍,大同云冈石窟顶部地质勘察已经结束,石窟保护性窟檐的设计基本上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认可。待进行顶部考古挖掘之后,即可对石窟顶部渗水较严重的地方进行前期试验。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五世纪中叶,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十六公里武周山南麓。洞窟中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是研究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的珍贵实物资料。 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专家认...
图为石窟内精美的浮雕造像 安塞县大佛寺新发现的佛教洞窟,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清理后证实,两座石窟和原有的四座洞窟保存有大量珍贵北朝佛教雕像,大多为西魏时期,也有个别为隋唐及稍后时期的,保存基本完好,为陕西石窟中少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7年7月,安塞县大佛寺在拆除周边窑洞时,新发现的两座洞窟与原有的四座构成石窟群。石窟从北向南依次排列,每个石窟有各类佛教浮雕造像一百余尊,雕像线条...
为了实时监控洞窟内的环境变化,一种先进的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明年将在莫高窟所有开放洞窟安装。 游客参观引起的洞窟内温湿度等变化,是造成敦煌壁画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到敦煌莫高窟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2006年已达55万人次。游客的增多给莫高窟带来的保护压力在加大。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由敦煌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今年8月已在莫高...
敦煌研究院日前为日本友人大洞龙明及其家人捐资修复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第57窟壁画、彩塑修复竣工举行了揭牌仪式。 大洞龙明及家人专门赶到敦煌参加了揭牌仪式。敦煌研究院为了表示对大洞龙明及其家人支持敦煌保护事业的感谢,特颁发证书、制作铭牌以作纪念。 大洞龙明是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员,他与夫人都是日中民间交流的友好人士。为了表达他们全家对敦煌艺术的无比热爱,已经为敦煌石窟保护两次捐资,为...
“莫高窟北区200多个洞窟的神秘面纱,已被我们揭开。我们正打算把它开辟成新的旅游景点。”最近,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她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个重要信息。 莫高窟雕凿于距敦煌市城区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在南北长1700多米的断崖上,保存着735个石窟。其中,南区崖长1000多米,有487个石窟,由于里面都有壁画、彩塑而备受重视。北区崖长700多米,也有数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