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5日获悉,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由省考古研究所、孝感市和大悟县博物馆等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在大悟县夏店镇发现一处有7座墓葬组成的明代家族墓葬群。 据介绍,位于大悟县夏店镇松林村曹家河的这处墓葬群,是因高速铁路经过此处、考古工作队在进行文物探查过程中发现的。考古队对其中的一个颇为罕见的“3座连体”砖石墓(如图)进行了挖掘,因年代久远,墓中的棺木已腐烂,只残存由部分石头...
图为7月6日从晋代古墓中出土的金手镯。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缙云黄龙景区发现的晋代古墓是个家族墓葬群。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西晋家族墓葬群。 晋代古墓位于缙云黄龙景区的一片果园地里。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3座晋代古墓和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而在此之前,许多农民在附近劳作时也曾挖到过类似的古墓砖。考古工作从6...
6月21日的一场暴雨过后,孝昌县季店乡育新村一村民的黄豆田埂边出现塌陷,一座古墓的墓砖露出地面。22日上午,孝昌县博物馆馆长王芳对该墓进行考察后,初步认定这座墓系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墓。 该村党支书蔡久安告诉记者,村西南这块台阶形岗地上面有一条隆起的丘陵,有两条水沟在岗地下相汇,形成扇子形状,当地人将这块神秘的土地称做扇子膀。这片约100亩的土地自前些年平整以后,村民们每年耕种时,总是能犁出墓砖或瓷...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双桥区发现明代家族墓葬,已发掘清理的石室墓中发现了罕见的彩绘图案及浮雕。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说,此次清理了明代石室墓和砖室墓各一座。石室墓建造精美,所用石材均经过细致打制,棺床采用红色砂岩石打制而成,五室呈“一”字排开,为典型的家族墓葬。 从其形制观察,该墓应该是一次性规划建造而成。该墓出土了黑酱釉陶碗、铜簪等遗物。砖室墓保存较好,虽未见人骨,但...
四川大邑东汉家族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在10日发现罕见双面俑后,16日又发现了夫妻合抱俑。 大邑县文管所副所长廖学兵介绍说,这件夫妻合抱俑高约20厘米,与双面俑一样都是黑陶质地,但与双面俑造型中两人背靠背不同,夫妻合抱俑是前胸贴后背,从体态特征判断造型为一男一女,男俑两臂从女俑腋下将其环抱。 廖学兵说:“夫妻合抱俑中一男一女身体紧贴,头部紧靠,虽然看不清面部表情,但从动作上仍能感觉到两...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永川区发现17座明代家族墓葬。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说,明代家族墓群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双石镇五龙桥村十五组,是在该段公路改造工程施工时发现的。该墓群有明代石室墓17座,其中10座墓由于被降雨塌方所损毁而无法清理,实际发掘清理墓葬7座,发掘面积100平方米,抢救文物16件。 考古专家指出,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判断,该墓群为一处明代家族墓地,该墓群的发掘清理,为重现当地明代社会...
近日,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宣化区大东门外一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明代家族墓葬群。 该墓葬群墓穴坐北朝南,呈东西并列状,平顶石室多墓,墓内共葬有六人。棺木内陪葬物品丰富,包括了三枚金币,以及数量不一、形状各异的玉饰品、陶器、木器和铁器,做工精细考究。从墓志铭上的记载得知:墓主人是明代名人杨百之,与杨百之同葬的是他的父母和三位夫人。 据悉,该明代墓葬群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近年来宣化考...
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9日对外宣布,考古人员日前发现一个规模较大的汉代家族墓葬群。 据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队队长肖达顺介绍,墓葬群位于沈阳市商业闹市区五爱街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是由建筑工人施工挖地基时发现的。经考古人员发掘,共清理出16座墓葬,其中有3座墓葬保存较为完好,里面发现了三个完整的祭台和两具不太完整的残骸。在墓葬群中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制品。整个墓葬群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排...
一片高等级明代功臣家族墓葬在西善桥刘家村被发现。昨天,发掘工作负责人市博考古队张队长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这片墓葬区的发现源于年前一座偶然发现的古墓,该古墓从墓砖上判断为明代贵族大墓。经过清理,这座明代古墓的尾部目前已经露出,为券顶,宽达4米,属于明代中期,墓内积满了水,尚不知是否被盗。 考古队在当地进行调查时发现,上世纪50至60年代,当地村民在建房时曾扒到过多座高等级的明代古墓。而在此次发现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