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瓷网讯 作者 蔡富招)5日下午4点36分,备受国内外关注宋代龙窑挛窑在古窑民俗博览区顺利竣工,成功还原龙窑的历史原样,这也是该博览区继重建镇窑、葫芦窑、馒头窑后之后的又一力作。此次成功复活宋代龙窑,比预计提前近3天圆满竣工。 在古窑龙窑现场记者看到,龙窑依附在斜坡上而建,窑房的主体已经建好。龙窑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总长约31.4米,窑身一侧设有两个窑门。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9月5日下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宋代龙窑复活挛窑工程提早三天圆满竣工。9月23日景德镇宋代龙窑将点火进行试烧,10月18日瓷博会期间正式点火复烧。 胡家旺介绍龙窑 景德镇宋代龙窑复活挛窑工程竣工 龙窑内貌 9月5日下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宋代龙窑复活挛窑工程提早三天圆满竣工。9月23日景德镇宋代龙窑将点火进行试烧,10月18日瓷博会期间正式点火复烧。 当天下午,记者在现场...
8月8日上午9点16分,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景德镇宋代龙窑挛窑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了开工典礼。这是博览区继重建镇窑、葫芦窑、馒头窑后开发和保护古窑文化遗产上的又一力作。 当天上午,在宋代龙窑挛窑开工前,古窑民俗博览区召开了宋代龙窑挛窑开工会,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挛窑师傅、把桩师傅等参加。会上就宋代龙窑挛窑事项进行了部署。 据了解,宋代龙窑挛窑将于9月8日竣工,10月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于...
本报讯多位陶瓷考古专家、学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日前齐聚江西景德镇,对重建宋代龙窑窑炉方案进行研讨,并期望在龙年复烧宋代龙窑。 据了解,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包括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和清代镇窑。龙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依一定坡度建筑而成,以斜卧似龙得名。随着瓷业发展和窑工改革,宋代时期龙窑窑身长度和坡度臻于完善。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景德镇宋代龙窑...
为配合浏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从2010年8月17日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株洲市文物局、醴陵市文物局对位于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的一处宋元时期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唐家坳窑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貎,南北两端为丘陵,东西两厢为小平原,平原中部有一条小河由东向西穿过(图一)。 图一:唐家坳发掘区鸟瞰 根据工程单位施工情况的轻重缓急,我们将整个窑址分...
醴陵今天传出消息,随着该市唐家坳宋元古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醴陵制瓷史被证实前推700余年。 去年8至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醴陵市唐家坳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宋元时期的砖砌龙窑——马冲窑。该窑现存7处窑门,皆开置于西侧窑壁,宽度基本一致,为50厘米至60厘米,门外有用砖和匣钵砌成的附属设施,这在湖南省同期窑址中为独有。此次考古还先后发掘出193枚钱币,时代最晚的一枚为“...
广西桂林永福县窑田岭宋代窑址考古工地近日传出重大发现:继1975年首次对窑址进行发掘,清理出4座窑床后,广西考古界文物工作队今年在窑田岭窑址方家寨窑场和塔脚窑场展开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连片开挖清理出9座保存较好的宋代龙窑,4个明清时期的葫芦形窑。其中,首次发现一处窑场作坊遗迹,并出土大量瓷器产品,总重量接近60吨。截至11月11日,本次历发掘工作经10个月,发掘面积约8000平方米,实为广西历...
8月中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前在浏醴高速公路段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发现的宋元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昨日记者从发掘现场了解到,该宋元古窑——马冲1号窑,窑床完整规范,窑内砖石结构科学,小巧精致的砖石结构民间龙窑在湖南省内属首次发现,该窑址的发现将醴陵市瓷器烧制可追溯的最早历史由清朝推至北宋,提前约七百年。 瓷窑建造科学,讲究质量 马冲1号窑位于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马冲组的一个山坡上,全长...
考古专家在马冲1号窑考古现场发现大量窑具在考古现场发掘出的宋仁宗庆历年间和宋徽宗宣和年间的铜钱,印证窑址的年代。邱晓峰 摄8月中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前在浏醴高速公路段醴陵市枫林市乡唐家坳村发现的宋元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昨日记者从发掘现场了解到,该宋元古窑——马冲1号窑,窑床完整规范,窑内砖石结构科学,小巧精致的砖石结构民间龙窑在湖南省内属首次发现,该窑址的发现将醴陵...
近日,四川省邻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队在该县梁板乡红旗村十组黄家湾后背发现一处龙窑址,根据龙窑的形制及窑器的特点分析龙窑址断定年代为清代。 该遗址保存较好,很早以前人们叫郭家窑,东南西北走向,由下到上一个窑,呈长方形长100米,宽30米,分布面积为3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0至100厘米不等,在龙窑址地表发现有散落的碗、罐、缸等陶片。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该区域清代以来陶瓷史提供了新的实物...
2010年3月16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同湘潭市博物馆、衡阳市文物处、衡山县文物管理所、衡东县文物局、怀化市文物处、中方县文物管理所、南京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建了长沙铜官窑遗址考古工作队,在细致严谨的田野考古发掘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考古技术最大限度采集原始数据,至8月初,针对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告一段落,取得...
记者从南宁市博物馆文物考古队了解到,宋代青瓷民窑“九龙窑址”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于6月底结束,这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新物证为研究宋代青瓷窑分布和汉壮地区青瓷窑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九龙窑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九龙村论文屯至黎赵屯南面350公路两侧山岭和黎赵屯内,共分布有8条龙窑,分布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宋代青瓷民窑。 南宁市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黄强介绍,这次发掘出土的遗...
记者从南宁市博物馆文物考古队了解到,宋代青瓷民窑“九龙窑址”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于6月底结束,这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新物证为研究宋代青瓷窑分布和汉壮地区青瓷窑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九龙窑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九龙村论文屯至黎赵屯南面350公路两侧山岭和黎赵屯内,共分布有8条龙窑,分布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宋代青瓷民窑。 南宁市博物馆...
记者从南宁市博物馆文物考古队了解到,宋代青瓷民窑“九龙窑址”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于6月底结束,这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新物证为研究宋代青瓷窑分布和各地青瓷窑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九龙窑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明亮镇九龙村论文屯至黎赵屯南面350公路两侧山岭和黎赵屯内,共分布有8条龙窑,分布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宋代(公元960至1279年)青瓷民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