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开讲 丝绸之路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名词,“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契机。5月30日,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在即墨古城大讲堂做题为“交流的价值——外来文物与文化交融”的演讲,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丝绸之路’”“商品的魅力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模仿、借鉴、融合、创新”三个部分内容,聚焦汉...
考古学家新发现约2000年前地画
据报道,近日,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发现了消失千年的马尔达曼城遗址,而这个遗址竟然与名为“Bassetki”现代化城镇十分靠近。在遗址中,古代居民留下的遗骸堆成了一座叫“Tell”的小山丘。 这个古城的名字是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语言学家Betina Faist通过破译楔形文字而发现的。 紧接着,考古学家经过史料的研究,确定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
最近,有关加强文物市场监管和打击文物犯罪的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果从中国文物事业健康发展而言,仅仅“管”还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文物的抢救发掘。后者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众所周知,中国各地能主持地下文物抢救发掘的队伍规模太小。早在 2002 年,香港学者李浪林在《英国考古的政策、管理和操作》一文中指出 :“在国土面积上,英国甚至没有广东省大,全广东省所有考古管理...
学界一般认为船棺葬也是巴蜀文化的特征。那么巴蜀印章与船棺葬关系如何?究竟何人可使用巴蜀印章?它与使用者的等级、身份有无关系?代表怎样的社会人群?性质、功用如何?这些都是以往较少关注的问题。仅通过对巴蜀印章形制的划分、印面符号的解读,都无法回答,只有将其至于考古学的背景之下,展开系统的对比研究,才可能找到答案。本文在考古学的视角下,在对几个规模较大且公布材料较为详细的巴蜀文化墓地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对...
图为 2018 年 4 月 1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业余考古学家舍恩(左)和 13 岁的学生马拉斯奇内琴科在德国北部沙普罗德 (Schaprode) 使用金属探测器寻找宝藏。图片来源:法新社/德意志新闻社/斯蒂芬•萨奥尔。 图为 2018 年 4 月 13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桌面上摆放的部分银质文物。图片来源:法新社/德意志新闻社/斯蒂芬•萨奥尔。 中国文物网4月2...
在浙江宁波镇海九龙湖镇的鱼山遗址,环境考古学家利用地层学研究和测年技术推断:约4580年前,一场史前大风暴几乎摧毁这个种植水稻的海边小聚落。其后约120年间,长江口-杭州湾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了近1米。 浙江省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了这项研究。在包含着古人类器物、泥沙和腐殖质的地层中,史前人类生活过的地层和海水入侵的痕迹相互堆叠,如活化石般,清晰记...
2018年3月24日,中国考古学会在四川省眉山市组织召开学会六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学会理事长王巍,副理事长赵辉、童明康、李季,秘书长陈星灿及各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本次理事会还邀请各专委会负责人或代表出席,王巍理事长主持会议,共35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会议听取了关于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8?成都)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代表承办方进行了汇报。为保...
学术报告现场 记者 陆航/摄 4月13日,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传学院博望报告厅,国际知名植物考古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系教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英方主任Dorian Q Fuller(中文名:傅稻镰)教授,著名景观考古和欧洲史前史专家、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院长汉密尔顿(Sue Hamilton)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从现代的古代史和考古学的角度,怎样去看待我国世代相传的炎黄二帝事迹,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始于《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开端就是黄帝的史事,也提到炎黄二帝的关系。这样重要的记载,我们是不能忽略过去、不予研究的。可是在几十年来疑古思潮盛行的时期,炎黄二帝的事迹几乎被全部否定了,普遍认为是子虚乌有,屏之于历史研究的视野之外。因此,这里涉及炎黄二帝,也必须从疑古思潮的...
基本信息: 编著:朱雪菲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2530 内容简介: 史前彩陶是蔚为大观的史前考古遗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采用层位学与类型学相结合的考古学方法研究彩陶遗存,重在体现其考古学研究价值。大体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优选限度地综...
为推进数字化建设与科技考古应用,3月15日至16日,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数字化技术与科技考古”专题学术报告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 报告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顾聆博、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副研究员林雪川分别围绕“中国科技考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云端考古——浅谈航拍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考古制图”专...
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在不同场合呼吁通过考古学的手段来重建中国古史,并在北大开设了核心通识课“考古学与古史重建”。现在,他化呼吁为行动,所著《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一书即将在2018年3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在此我们征得孙老师的同意,先期刊发该书后记,借此了解作者重建夏代信史的心路历程。 2015年春天,我的那本小书《追迹三代》出版之后,得到很多师友的关注,以至有...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图为资料图片,显示了埃及古物部导游站在古王国时期女祭司海特佩特古墓内的壁画前进行讲解。图片来源:法新社/穆罕默德•埃尔•沙赫德。 中国文物网2月11日编译报道:日前,埃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座装饰有保存完好的罕见壁画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女祭司古墓。 ...
当地时间2月3日,埃及文物部宣布,考古学家在开罗郊外的吉萨平原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的古墓。(图片来源:路透社) 据美联社报道,埃及文物部于当地时间2月3日宣布,考古学家在开罗郊外的吉萨平原发现一座距今4400年的古墓。政府希望这一最新考古发现能有助于提振该国的旅游业。 埃及文物部称,该古墓是在吉萨平原西部古埃及王室贵族墓葬群地区发现的,墓地主人可能是赫特佩特,她与埃及第五王朝的王室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