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对百慕大之谜的探索正在同对“大西国”遗址的寻找结合起来。“大西国”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体着作中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疑案。世世代代的人们曾望洋兴叹:命运悲惨的“大西国”究竟葬身何处水域呢? 相传9000年前,“西海”中有一块巨大的陆地,这就是“大西国”所...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英国潜水考古学家邓克利(Mark Dunkley)和其他三名潜水员近日在英国南海岸以及东海岸附近海域海底发现了一战时期沉没的41艘德国U型潜水艇和3艘英国潜水艇,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用最短的时间探究这座“水下潜水艇墓地”的秘密。 报道称,1918年一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海军对在战争期间丢失的潜水艇有详细列表, 但现在仍有未被找到的潜水艇。人们至今仍不明白究竟发...
据国外媒体报导,以色列考古学家在加利利海底发现一个神秘的锥形石堆,重达6万吨。这个巨型石堆由最长1公尺的玄武岩构成,高度接近10公尺,宽度接近70公尺,超过绝大多数现代战舰。考古学家表示巨型石堆的用途和具体年代仍是一个谜。 据人民网报道,2003年,研究人员在对加利利海进行声纳测量时首次发现这个座落于海底200多公尺的巨型石堆。但直到现在,潜水员才对这个神秘发现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刊登在...
每年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会去墓地祭扫,寄托对亲人朋友的哀思。而那些位于海底无法前往的墓地呢?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海底,去看看那些长眠于大海中的人类遗骸吧。 尽管可能是一个玩笑,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发现了原古巨人骷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它像野火燎原一般很快席卷了互联网,因为人们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人们还相信亚特兰蒂斯是存在的,很多人甚至倾尽毕生精力去寻找它。上图就是亚特兰蒂斯...
【中央社雅加达12月22日电】印尼媒体指出,印尼国家博物馆[微博]将和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联手,打捞印尼海底400处沉船地点的中国古代珍贵陶瓷器。 印尼媒体引述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的话报道说,北京故宫博物院人员造访印尼时,对印尼有许多中国各朝代的陶瓷器印象深刻,北京故宫博物院想要进行海底勘探并打捞这些陶瓷器。 李季表示,中国将派遣专家团队前往印尼,寻找印尼海底的中国陶瓷器遗迹。 ...
公元1323年左右(元朝),一艘满载着中国、日本、高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商船,意外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方海域。 12月18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这艘船上的文物,将回到起航之地浙江,以一场“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与昔日重逢。 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
公元1323年左右(元朝),一艘满载着中国、日本、高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商船,意外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方海域。 12月18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这艘船上的文物,将回到起航之地浙江,以一场“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与昔日重逢。 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代商贸船之一。 1975年,韩国渔民作业...
公元1323年左右(元朝),一艘满载着中国、日本、高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商船,意外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方海域。 12月18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这艘船上的文物,将回到起航之地浙江,以一场“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与昔日重逢。 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
考古队员下水探测 慈溪的四灶浦水库在清淤时发现了一批清朝的青花瓷,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虽然尚未得到证实,但“慈溪一水库里发现古沉船”的消息已经在网上传开了。 与此同时,象山渔山列岛海域的“小白礁沉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追捧。 这艘船,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价值?水下考古,将如何进行? 6月24日,央视将现场直播入水考古发掘现场。届时,这条沉睡...
本期为读者们介绍的是以往遗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痛,那便是非法海底捞宝,导致众多国宝收藏品难逃盗卖命运,成为了中国文物收藏界无法估量的损失。 阳光、海浪、金色沙滩。1985年夏,中沙群岛。一艘挂着米字旗的海轮劈开一顷碧波,悄无声息地在南中国海的中沙群岛一带游弋。船头上站立着一位50多岁的爱尔兰男人,此人留着两撇如同米字旗一样富于标志色彩的八字胡,长得五大三粗,目光深邃狡黠——麦克·哈彻,英国海上打捞...
选自:吴树(微博)《谁在收藏中国》 第四章 ○海盗麦克·哈彻 1985年夏,中沙群岛。 阳光、海浪、金色沙滩。一艘挂着米字旗的海轮劈开一顷碧波,悄无声息地在南中国海的中沙群岛一带游弋。船头上站立着一位50多岁的爱尔兰男人,此人留着两撇如同米字旗一样富于标志色彩的八字胡,长得五大三粗,目光深邃狡黠——麦克。哈彻,英国海上打捞专家,此次是以科学家的身份被准予来到南中国海进行“科学考察”。他...
水下考古队员罗斌在蚝岗遗址博物馆 东莞时报记者 周天宝 摄 除了互相检查装备外,还会亲自再检查一次,做足准备。 水下作业,他们每次都是2人一组,遵循“潜伴”原则。自己的生命交由潜伴负责,在水下利用手势语言,一起入水完成工作,再一起出水。 海上生活,单调却浪漫 每次执行任务,在浩瀚的大海上,一待就是几个月。 在打捞船“南天顺”上,除了60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