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名 称:南阳法王庙(第七批国保) 时 代:元、明至清 类 型:古建筑 地 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简 介: 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 300米。坐西朝东,一进院布局,东西长 68.3米,南北宽 46米,占地面积 3141.8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1471年)、弘...
从解州关帝庙文管所了解到,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更新了一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单里,解州关帝庙以“关圣文化建筑群”为申报名称,成功入列其中,并被授予证书。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关公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陈末隋初,经历朝历代多次增建重修,形成了由结义园、主庙、寝宫、御花园为主体的“前朝后寝”宫廷式格局主建筑群,占地...
由广州十月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主办,At the art studio(ATAS)、A-art实验站、BKC影视协办的“庙山日常”,6月底,在蓝顶青年艺术村森盛超市二楼(庙山村4组117号)拉开帷幕。 庙山,艺术圈内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不过提及蓝顶艺术区,在行业内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蓝顶艺术区就坐落于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镇的庙山村。但今天讨论的主体并不是蓝顶艺术区,而是“蓝顶青年艺术村(...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东南小岩自然村的一处山坳中 4月25日,记者从黄山市文物管理部门获悉,近日,在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东南小岩自然村的一处山坳中,发现一处被当地俗称“古岩院”的大型古寺庙遗址。据初步考证,该寺庙建于唐朝初年,是古徽州地区较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该大型古寺庙群落遗址规模宏大,分“前后两院”,前院地势比较平坦,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现已被辟为菜地。后院依山而建,...
图为宁波孔庙祭祀礼乐器展现场(周建平 摄) 作为宁波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的大型原创展览之一,“国之祀典——清代宁波孔庙祭祀礼乐器展”日前开展。通过该馆珍藏的225件宁波府县孔(文)庙旧置祭祀礼乐器的展览与演绎,重现隆重肃穆的祭孔仪式,旨在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企盼悠久而璀璨的浙东文化薪火相传。 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各地官学所在,因此孔庙具有祭祀与教化的双重...
居民捐出的老物件 溧水区城隍庙复建在即,6月19日下午,溧水区博物馆馆长甘莉莉、文广局史红玉科长及城投集团一行在通济街社区葛盛凤书记的陪同下来到了溧水城隍庙旧址——通济街社区实验巷,接受通济街社区老居民刘义林、王官保无偿捐献的老城隍庙砖石、墩台、狮座等文物。 当天,来自实验巷9号住户王官保、张本英夫妇捐赠了城隍庙石础4个,汉白玉石板1块;实验巷54号住户刘义林女士捐赠的城隍庙方条石1块...
盘龙石柱已被清理干净(胡春风摄) 中新网哈尔滨5月17日电(郝政焱 褚心睿 王妮娜)17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政府发布消息,在16日从松花江段打捞出7段盘龙石柱后,17日又打捞出5段盘龙石柱,截至目前,打捞工作仍在进行中。 经过查看和分析,哈尔滨市依兰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怀志称,这些龙柱可能是三姓文庙的前廊明柱。三姓文庙建于乾隆四十七(1782)年,距今336年。那时,按清代朝...
庙山尖土墩墓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棠陵邵村,2017年9月接群众报警在庙山尖山顶发现盗墓,经衢江区文物部门实地调查,在山顶发现多个盗洞,并发现有木炭、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确认庙山尖土墩墓被盗。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8第329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3月21日起对庙山尖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出土遗物 该墓为熟土堆筑的浅坑木室...
在唐代,学子们入仕以前,一般都过着艰苦的读书生活。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这样的观念在唐代是很正统的。当时的书生都是自幼拜师求学,要读的书很多:先是读《孝经》《千字文》来认字(《三字经》《百家姓》为宋人所作),然后通《五经》,还要读各家的注解,比如读《春秋》,就要《公羊》《谷梁》《左传...
5月18日上午,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进校园暨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洛阳博物馆举行,标志着洛阳市“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拉开了帷幕。 启动仪式由市政府副秘书长辛俊峰主持,市政府副市长陈淑欣,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团市委书记王智、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以及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教育系统师生代表、团市委大学生代表、洛阳市旅游学校师生代表、博物馆志愿者参加...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 发掘出的菩萨头冠 近日,大同市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古城东北隅大有仓街附近的施工工地上发现一处遗址,出土有罗汉头像、菩萨头冠等塑像残块以及大量北魏时期的筒瓦、板瓦等。根据这些出土文物,初步研判为北魏寺庙遗址。 5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工地上5米长、5米宽的探方有20多个,最深的近2米,考古工作者正在...
作为中国漫长古代王朝史的尾声,清代的角色十分特殊。虽然这并不是第一个由北方民族进入华夏核心区建立的统一王朝,但清代却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东亚大陆不同的文化板块(汉、满、蒙、藏、回)实行了有效控制与统合。这成为今日中国所继承的最重要政治遗产,也形成了今日中国国家认同的基础。而实现这一宏大治理成果的诀窍,正隐藏在雍和宫。 雍和宫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东北部,其后身紧靠着北城墙东段。北京城墙在二十世纪...
大同市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古城东北隅一工地发现北魏遗址,经过发掘发现大量北魏时期的筒瓦、板瓦以及泥塑造型残块,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该遗址为北魏寺庙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北魏平城的布局及北魏建筑技术和宗教礼制建筑群的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 4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代王府北侧,城区24校西侧工地的发掘现场,看到考古现场已被挖开很多探方,考古人员正在做探方内的扰土清理工作。“看,这里发现一个兽...
近日,“2018年二仙庙三月三古庙会暨黄庭经养生文化节”在沁阳市神农山景区二仙庙隆重举行。 二仙庙位于沁阳市区西北25公里紫陵镇仙神河谷东岸,为礼奉道教上清派始祖——魏华存而建。创始于魏晋,称魏夫人祠。唐·垂拱四年(688)重建。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钦赐匾额“静应”。明郑藩王府增修扩建。百姓俗称二仙庙。后遭侵华日军炮火焚毁,仅剩残垣。20世纪至今屡有复修。该庙为豫西北一处规模宏大的道...
4月11日上午,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林雄带队的广东省政协考察团一行20人,在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郭天康、天水市政协主席张明泰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伏羲庙在历史文化保护弘扬与传承方面的经验做法。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高世华陪同参观。 考察团成员由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原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广东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张惠建,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崔峥嵘,广东省委党史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