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在商二里冈文化期和殷墟文化期之间,有几批青铜器出土。这些器物有某种商代早期的特点,然而已有较多的演变;也有某些殷墟时期青铜器特点的肇始。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地区藁城台西下层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安徽阜南和肥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豫西的灵宝东桥,也有出土。殷墟文化一期有这类器物发现,如小屯232号墓所出土的一组青铜...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 史的余辉。现将各期的特征,表述如下: 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二里头文化...
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精细华丽,纹饰多...
目前在文博界,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存在几种流派。各流派都有各自的修复观点,自然修复方法与修复结果也不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室是十几年前与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联合建立的,我们采用的是“美茵兹模式”修复方法,即除掉青铜器的浮锈,露出器物原始表面,然而部分国内修复专家对我们的修复方法持批判态度,认为我们的修复方法与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相悖。铁付德先生曾在《现状与原貌》(《中国文物报》2...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宋代以前已有发现,但数量较少。由于它的造型和纹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铭文又有得要的历史价值,所以北宋以后就有人仿造古代青铜器。 仿造、复制青铜应与伪作是有所区别的。仿制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而伪则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 在清代以前主要是仿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这方面,以宋人的青铜器知识性为高。宋大晟编钟、太和钟和蟠龙钟即是仿制春秋时器的实物,器形和纹饰都较精致。...
殷墟遗址,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目前,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范围为414公顷,缓冲区的总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殷墟甲...
青铜器兴盛于商周时期,其中西周青铜器尤以制作精美而闻名。但精美的西周青铜器是采取什么工艺铸造而成的却一直是个谜。去年9月到今年1月,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的李家铸铜作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铸造青铜器用的陶范,为全面了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和周原地区的铸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而现在的专家则拥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一)锈色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
我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具特色,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我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重要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商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历代青铜器只有少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地下发掘出土的。 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以红铜或黄铜锻打的,稍后,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镜。夏代青铜器种类尚少,器型小而单薄...
要鉴赏辩别一件青铜器,仅仅了解青铜的历史,它的形态、纹饰、铭文、组合关系与铸造工艺等还是不够的。或者说具备上述知识和技术,还只能就事论事,只是一名鉴别青铜器的匠人。要想成为青铜器鉴赏与辩伪的行家里手,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至少应该有历史学、语言字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诸多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青铜器流行的时间很长,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代开始,在商末。西周时达到鼎盛时期,至战国末年衰退,两汉仍...
(一)历代仿古作伪地区简况 我国青铜器种类繁多,历代作伪使得鉴定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容庚先生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将青铜器分为四部五十类,即食器部(计四门十一类)、酒器部(计五门二十四类)、水器部(计二门五类)、乐器部(计六类),这些部、类的划分,是我们辨伪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 历代作伪地区,根据当时情况及对以后地影响,目前暂时可分为“东、南、西、中五区。其中东指山东潍县、济南,以潍...
据《洞天清禄集》中记载,古铜器的伪造始于天宝年间。但据考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如《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这是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仿造器的记载。 北宋建都汴梁凡一百六十八年。宋太祖及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
首先要记住辨仿谚语,青铜器辨伪谚语是经过许多人的长期经验而总结的。谚语是:先看型,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 先看型,就是先看器物的造型,因每个时代所造的器物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后看花,即观察花纹,每个时代都有它主要纹饰,和造型是相辅相成的。拿到手里看底下,即细看底下所留范线、铸疣、垫片、铸补和网纹等。紧睁眼,慢开口,即先看后说,经过分析后加以判断...
故宫辨伪资料暂分:拼凑、改造、伪字、伪花、补配、仿古(伪造)六种。拼凑指用两年旧器拼成一体;改造指用旧或新器加工改成少见或更奇特的器形,意以稀奇而获得贵价;伪字,是指在无铸铭器上移刻的字;伪花,是指在素器上新刻花纹;补配,是指给残缺器补配所缺掉大部分;仿古(伪造)可细分为唐代仿、宋代仿、元代仿、明代仿、清代仿、民国仿(俗称捯饬货)。实质上是唐、宋人伪,有样无神;元、明仿器在变;清代仿器在改;清末民...
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的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再就是系统知识的综合判断,俗称“眼学”。 其实“眼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被列入科学行为的范畴的,而依据考古发掘的标本、标准器形成的类型学、器形学、图案学等也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所以,“眼学”是运用了大量系统知识的经验之谈。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