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杨坚先后兼并了北周和南陈,统一中原,方国号隋,至炀帝而亡。时间不长,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比较发达。这是一个承上(南北朝)启下(唐代)的过渡时期,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风格的开始。陶瓷器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更加饱满。从已经发掘出的隋墓里,我们可看到大量质量较高的白瓷。 唐代是被公认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洛阳为陪都。在这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大量唐三彩,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高超...
秦赢政13岁继王位,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将以往各藩王制度废弃,分天下为郡县,但至二世胡亥,各处大乱,刘邦起事,破秦灭楚,立国为汉。 秦始皇于即位之初便倾天下之力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旁宫和陵园。所以,砖、瓦等建材和宫殿内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烧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量巨大...
湖南长沙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隋代白瓷已较普遍,河南内邱邢窑曾发现隋代窑址。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已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
东汉时,在中国浙江地区已经生产出真正的瓷器了。窑址发掘出的瓷片经化验证明: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较厚,釉层透明,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是在1260℃-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各项基本条件。因此说,中国真正的瓷器应该生产于东汉。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致,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入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
辽代以后紧跟着是金代,金代就是女真族,后来满族人的前辈。1115年金朝建立,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这就是靖康之难。1163年,南宋隆兴北伐的时候,金就和南宋议和了。议和的条件就是南宋称臣,使两国关系稍微近了一点儿;每年宋给金的"岁贡"改称为"岁币".议和使金与南宋相安了40年,经济上得以发展。 过去对金代瓷器没有研究,根本不说金瓷,就说宋瓷。当时把很多北方金代时期的瓷器都叫宋瓷,今天...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这些青瓷习惯上被称为"六朝青瓷".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的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于汉末三国战后恢复期,期间又夹着一段五胡十六国,致使战乱频频,瓷业生产发展处于一个停顿的状态。...
辽在历史上不停侵犯北宋国土的原因是自己国家的贫穷,国土上没什么资源,北宋生活得好,所以辽多次进犯北宋。北宋重要的北方窑口定窑,在定州这个地方,曾在宋跟辽的拉锯战中五易其手。辽人看到雪白的白瓷,垂涎三尺。定窑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品。天显三年(928),辽兵又一次攻下定州,在那儿待了八个多月,很长的时间。八个月的时间足以把这个地方的经济以及生产情况了解透彻。辽国当时急需这些人才,就是把这些人才带走了。所...
以火为光源的灯具有着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人类所使用的第一堆篝火,也就是先民们发现的第一个照明光源。随着岁月的流逝,先民们发现簧火不能移动,遂逐步发明了火炬。这种火炬严格讲,还不能叫灯,只能说是灯具的前身。晋代郭璞注《尔雅-释器》有"瓦豆谓之登",古代称灯为"镫","镫"、"登"通用。最早的"镫"由"豆"发展而来,"豆"是新石器时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种陶制餐具,上面敞开浅盘,中有高柄,下面为喇叭口形...
瓯窑、越窑在东汉(25-220)时才完成了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而浙江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四大窑系在公元3世纪以后才成系统。 那么,龙泉青瓷早期受瓯窑、越窑的影响,是不是这个时期?向前推到春秋时代成立吗? 这种推想似乎胆大以至狂妄,却又合理,而且可能源于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吴越相争。一个名叫西施的绝色美女奉越王之命,卧底吴国,最终使卧薪尝胆的勾践一举打败吴王夫差,灭了...
海捞瓷,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在历史上,中国的瓷器就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国,所以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过去10余年,在越南的南海岸,历史上5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失事的沉船隐藏着历史的沧桑,是埋葬在海底里的一段历史片断。 由于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因此在文物市场上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业内人士认为,海捞瓷虽不能与明清官窑...
龙泉青瓷的由来要追溯到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 龙泉市宝溪乡山光水色,风景奇秀,是近现代古龙泉窑集聚地,保存了清至民国龙窑9座。龙窑依山而筑,气势非凡,龙窑在中华大地延续烧了2000余年,它是人类文明活动的重要见证。近年来,随着液化气窑炉的使用,龙窑失去了往日的功能,绝大多数龙窑作坊歇业,窑场皆废。 曾有人亲眼目睹龙泉古窑祭灶点火的壮观场景。祭...
到了唐朝,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始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比如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
褐彩装饰是瓯窑青瓷颇具特色的装饰手法,它突破了单纯刻划纹和模印纹的局限,使单一的青釉瓷的色调发生变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平添一分活泼明快。瓯窑青瓷褐彩装饰不仅产生时间早,延续时间长,而且纹样丰富,自成系列。 褐彩装饰产生的早期,三国吴至西晋,仅在器物的口沿、肩部或腹部用大小不一的褐彩小点随意稀疏装饰;东晋装饰范围扩大,在陶瓷器物的口沿、肩部、腹部、盖、流甚至周身,或者动物造型的眼、嘴、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