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朝圣旨一道,圣旨楼一座,红蓝挽幛11幅,目前,这批国家三级文物在河南偃师市商城博物馆内,属于登记在册的国家文物。而在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王氏家族后人看来,这些应是他们家族的祖传宝贝。为此,王家后人状告偃师市文物部门“霸占”其祖传文物,双方4次对簿公堂。今年6月1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限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判决生效后90日内对“捐献还是代管”重新作出认定。8月19日,偃师市文物旅游局认定...
“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展”21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 著名越窑青瓷收藏家陈国桢将其收藏的19件古代陶瓷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时代跨越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代、五代和北宋。这些陶瓷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丰富、充实了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为表彰其捐赠行为,故宫博物院镌刻陈国桢名牌增设于“景仁榜”。 该展览连同19件捐赠品在内,共展出陈国桢收藏的西周至北宋以越...
10月14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宇一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宇一一行来到华池县南梁镇,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向南梁革命纪念馆和列宁小学分别捐赠了自己创作的油画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蔡芳新出席捐赠仪式。 刘宇一是我国知名艺术家。他创作的多幅油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珍藏,其先后为200多位国家元首及政要创作肖像作品,画作先后四次打破亚洲...
武汉一工地现汉阳铁厂碑 距今已120多年 图为发现的汉阳铁厂界碑 近日,一块120多年前的汉阳铁厂界碑在武汉汉口黄浦路轻轨站附近一处工地被木工师傅张其回发现,武汉博物馆文物工作者现场查看后,确认是真迹并纳入馆藏。 41岁的张其回介绍,他是一名木工,在“永清片综合发展项目”的工地干了2年多,一直喜好文物古玩。昨日,工地渣土堆里一块覆盖厚厚灰土的石碑引起他的注意,拂去尘土后他看到“汉阳铁厂界碑”几...
10月13日上午,著名考古学家、收藏家李汝宽之子李经泽再度来到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一件战国彩绘漆镇墓兽,这种镇墓兽纹饰具有楚国艺术风格,是除楚墓外其他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该家族连续七年向市博物馆捐赠漆器。当天,李经泽还带来了一件在朝鲜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漆耳杯作为“惊喜”捐赠给市博物馆。李氏家族向市博物馆捐赠的文物累计已达23件,市价总值保守估计过亿元,市博物馆也开辟了“李汝...
著名文史学家、编辑家宋云彬旧藏书画捐拍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嘉德将在11月秋拍推出宋云彬旧藏书画专场公益拍卖,所得款项将组建国内首个民间筹资的古籍整理出版基金。 宋云彬生于1897年,逝于1979年,年轻时曾参与编辑《野草》、《民主生活》周刊、《文汇报》的《青年周刊》等进步刊物。后独立完成《后汉书》点校、整理本《史记》,被誉为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有《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
捐赠仪式现场。汪晓涛摄 10月8日,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离休老干部王济堂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普京勋章”的捐赠仪式在哈尔滨举行。 2015年5月29日,王济堂荣获俄联邦总统普京授予“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记住抗联历史、记住浴血牺牲的抗联战士们,王济堂决定将这枚勋章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珍藏。 王济堂(右)捐赠普京勋章。汪晓涛摄 ...
7日,十余名俄罗斯学者和“俄侨”及其后代来到黑龙江,将近20件见证了20世纪百年间哈尔滨俄侨印记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作为远东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开始崛起。“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在哈尔滨年轻的城史上,深深镌刻着“俄侨”的文化印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的影响领域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外来文化无法比拟的。 今年正值中俄青年...
9月25日,来自省内外的41名收藏家在贵安新区北斗湾开元酒店,向贵安新区博物馆捐赠53件中华古玉器艺术收藏品,支持建设贵安新区博物馆。 据了解,此次贵安新区获捐的藏品包括良渚玉琮、三星堆玉器、商代青玉弦纹罐、西周玉刀、西周玉琥、春秋蟠螎纹玉佩、战国玉犀牛、汉代青白玉碗、宋代玉圭等珍贵藏品。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玉器鉴定家汪遵国教授在仪式上说,中国的玉器藏品非常丰富,收藏家把藏品捐献给博物馆,...
9月24日上午,今年60岁的歙县桂林镇宋村农民郑国君来到歙县档案馆,无偿捐赠一本祖传下来的小册子。 经档案馆工作人员辨认,该册子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歙县拾都贰图七甲郑寿生户归户清册。该清册品像基本完好,行文图章齐全,对研究明、清时期土地状况、税收政策等,不失为一份好档案。
日前,江都浦头镇高汉村常家三兄弟,小心翼翼地把祖传的131册古籍无偿捐献给区图书馆,在当地传为美谈。 常家老大常国新老先生介绍,这批古籍有的已经保存了100多年。从他的曾祖父到在读高三的孙女,常家共有六代人阅读过这批古籍。他说,常家人都很爱书,原本家中藏有近千册古籍。文革时期,常家藏书大部分被红卫兵抄没或损毁。目前捐赠的这批书保存完好,是当年常国新偷偷埋藏在柴草堆下,才得以幸免。 据悉,这批图...
一批由沈阳市民无偿捐赠的书籍、画作以及“日伪”时期的文物被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接收并永久收藏。据悉,本次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接受的捐赠有文物收藏爱好者裴复、刘永斌提供的日军所用风衣、望远镜、马刀、马鞍、刻有南满铁路地图的糖果盒、书籍《满洲河川志》、老照片等日伪时期的文物史料,以及沈阳画家荆成义历时一年多创作的巨幅国画《抗联英魂》,和78岁老人耗时近20年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北义勇军三部曲》。在捐赠的...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九一八事变84周年,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无偿将抗战文物、抗战题材文学艺术作品捐献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8月31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青年美术家荆成义将历时近一年多时间创作的巨幅国画《抗日忠魂》无偿捐献。该画长5.4米,宽2.3米,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巨幅国画。画面突出展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冷云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九·一八”事变84周年,近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赠相关文物、作品的市民多了起来。 9月14日,78岁退休老人刘学忠将自己用近二十年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北义勇军三部曲》——《抗日烽火起辽宁》《苍天可鉴》《冉冉升起的星辰》捐赠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文物收藏爱好者裴复、刘永斌分别将他们收藏多年的侵华日军风衣、海军望远镜、马刀、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