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圆明园文物在英国拍卖 继2009年圆明园两兽首在巴黎拍卖引发公众关注后,日前有人爆料称,又有两件圆明园文物将在英国被拍卖。 对此,昨日国家文物局表示将高度关注此事。但要禁止拍卖行在国外拍卖中国文物,尚存困境。 ①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长宜子孙”主题的佩玉一般为皇帝赐给皇子皇孙使用,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 两文物由英军官从...
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唐《净名经》关中疏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敦煌藏经洞发现距今已有110多年了,而当时保存的5万多卷藏书中仅有8000多卷留存敦煌,4万多卷流失到海外。海外文物何日回归,国人无不倾情关注。为追寻海外流失文物的踪迹,了解世界各国保存、研究敦煌文献的现状,为敦煌文物回归营造舆论,酒泉电视台将着手筹拍10集大型纪录片《归去来兮——寻找海外流失...
罗伊德·扣岑(Lloyd Cotsen)捐赠的铜镜。 作为上海博物馆60周年馆庆系列活动的最后一个特别展览,“镜映乾坤——罗伊德·扣岑先生捐赠中国古代铜镜展”已于2012年11月16日起与观众见面,将展至2013年1月20日。 扣岑主动将铜镜归还中国 罗伊德·扣岑(Lloyd Cotsen)先生是美国...
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唐《净名经》关中疏 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唐《汉书·萧望之传》 敦煌藏经洞发现距今已有110多年了,而当时保存的5万多卷藏书中仅有8000多卷留存敦煌,4万多卷流失到海外。海外文物何日回归,国人无不倾情关注。为追寻海外流失文物的踪迹,了解世界各国保存、研究敦煌文献的现状,为敦煌文物回归营造舆论,酒泉电视台将着手筹拍10集大型纪录片《归去来兮寻找海外流失敦煌文物》。 ...
林树中教授为寻找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花光了积蓄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从美术史,可以看到民族的兴衰史,国弱民贫时,艺术品外流,如今,是时候让它们回家了。如果缺少了这些珍品,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将是不完整的。”林树中 林树中教授的小屋,很难说是安静还是喧闹。就连跟他同一个楼道的邻居,近几年也很少见到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不过,几乎每天下午,都有执弟子礼的陌生人敲开这座小屋的大...
6年前,一起丹麦文物追索事件震惊中国文物界,如今,追回的156件文物全部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其中,两只珍贵且唯一存世的动物造型“寄寄老人”款陶象、陶牛成为当年破案的重要“证据”…… 这批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的1213件珍稀陶瓷器,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延绵近8000年,宛若一部华丽的中国陶瓷史诗,带给海南人民一场文明鉴赏的盛宴。 文物为何落户海南? 今年春天,从国家文物局传来的...
揭秘 非法流失到丹麦156件追回文物全部入列海南,“寄寄老人”陶象陶牛助力“破案” 海外流失文物“定居”海南背后的故事 6年前,一起丹麦文物追索事件震惊中国文物界,如今,追回的156件文物全部划拨入列海南省博物馆,其中,两只珍贵且唯一存世的动物造型“寄寄老人”款陶象、陶牛成为当年破案的重要...
选自:吴树(微博)《谁在拍卖中国》 第二章 夺宝风暴:中国富豪血战欧美大陆 上个世纪80年代,一部名为《夺宝奇兵》的好莱坞大片风靡全球,倾倒无数影迷。绵延20年后,一场由中国富豪主演的夺宝风暴席卷欧美大陆,终于帮助地球人摆脱了好莱坞虚构的故事情节,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夺宝大战…… “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2000年夏,英国伦敦。 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国男子在一位年轻翻译的陪同下乘车来...
中新社海口11月20日电 (张茜翼 朱磊)中国国家文物局划拨海外追回文物入藏海南省博物馆,20日,首期抵琼文物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馆长丘刚称:“这批划拨文物中的143件为2008年国家文物局从丹麦成功追索回归的中国文物,这是中国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文物追索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中国国家文物局向海南省博物馆划拨的文物是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保管的,源自1997年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移交的、从丹麦追索...
原标题 [追索流失文物难题重重:主体不明 跨洋起诉困难] 10月25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的网站上显示,11月8日一场主题是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会上,将拍卖“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拍卖行还附上了“出身证明”。已经泛黄的纸张有些支离破碎,但是其上英文明确记载文物由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带出”。其中长宜子孙牌的估价...
胡芳淘到的乾隆时期苏绣条轴“八仙过海”。 (资料图片) 胡芳说,从2010年开始,海外市场上中国商人明显多了起来,像伦敦的亚洲艺术周这些拍场内几乎全是中国人。图为胡芳在她成都的古玩店里。 (资料图片) 胡芳收回来的民初蜀绣作品“麻姑献寿”。 (资料图片) 尽管过去了3个月,说起那次拍卖的经历,深圳黄贝岭古玩城德宝轩女老板胡芳仍然兴奋异常...
胡芳淘到的乾隆时期苏绣条轴“八仙过海”。 (资料图片) 胡芳说,从2010年开始,海外市场上中国商人明显多了起来,像伦敦的亚洲艺术周这些拍场内几乎全是中国人。图为胡芳在她成都的古玩店里。 (资料图片 胡芳收回来的民初蜀绣作品“麻姑献寿”。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邓勇峰 尽管...
近日,在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举行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中,两件文物再次引发中国人关注和争议。这两件文物分别是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和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 据拍卖公司介绍,这两件拍品最早是英军第67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在1860年从中国“夏宫”(当时西方国家对圆明园的称呼)带出,托人带回英国家中。在拍卖宣传资料中,还附带着罗伯森当年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