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州文物古迹众多,许多遗址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突出,且具备唯一性;但近年来盗墓活动猖獗,文物保护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紧迫性。” 20日召开的“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上,各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讨论如何对随州重要古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称,随州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的东汉古墓考古现场。右侧为新发现的东周遗址。 东汉古墓发掘现场,中间红线上为清理出来的早期盗洞。 东汉古墓现场发掘出来的汉代货币——五铢。 10月16日,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的东汉古墓开始抢救性发掘,经过文物保护部门近两天的工作,17日墓室已经基本清理出来,在南侧墓墙上,赫然出现盗洞痕迹。 17日,记者再次来到东汉古墓考古...
昨从随州市曾都区文物局获悉,该区正在进行的古代墓葬发掘,新出土了一批西汉竹简。 据介绍,这批竹简全部出自西汉早期墓葬,经初步清理,共登记565支,其主要内容为《日书》。《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假、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占卜之书。 考古专家表示,这批文字资料对于研究随州地区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为考古发掘现场。 图为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墓室被砖墙分为南北两室。 7月5日,湖北省荆门市一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东汉时期古墓葬(中新网曾做报道),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荆门市文物保护部门今天(10月16日)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 10月16日上午,记者赶到位于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的古墓所在地,文物保护部门组织的人员正在按期进行发掘。发掘出土古墓初看分为两个墓室...
“今天上课感觉穿越了一把……”10月10日,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生管冰莹刚一下课,便在自己微信好友圈里“秀”出了自己开学第一节专业课—汉语书法的感受,引来不少同学的围观和点赞。 10日上午8点,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在该校一教201正式开始。与平时上课不同,上课的学生不带课本而要备齐笔墨纸砚,老师上课方式也变成了挽着袖子带学生一起写毛笔字。 “看到了没?毛笔字写右...
研讨会现场 嘉宾合影 壹号收藏网讯 9月28日下午,“北势南气•汉风楚韵——邱汉桥绘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全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艺术集团董事长周洁、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胡应明、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心耀、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茂平、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周益民、国学作家叶志卫、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魏光庆、中...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湖北也有恐龙吗?植物是怎么变成煤的?……当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是否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其实,只要带孩子到湖北地质博物馆逛一圈,看看展厅,听听解说,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在江城寸土寸金的武广商圈,一栋矗立在路口的白色建筑毫不起眼,普通到连行人都不会驻足看一眼。这座庞然大物不是商场,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 湖北地质博物始建于1956年,经过1987年、...
近日,由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和安徽博物院联合共建的“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安徽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成立后,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将不定期派出专家前来指导、培训,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切磋操作技艺,培养年轻文保人员,壮大出土木漆器保护队伍,提高我国出土木漆器保护的科技水平。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安徽省...
9月2日,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武汉美术馆主办的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邀请展于武汉美术馆1、2、3号厅正式展出,展览邀请包括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主任刘寿祥、湖北著名艺术家鲁幕迅、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春冰等参加展览媒体见面会。 据了解,此次展出50余件水彩作品,涵盖了湖北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之作,其中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老一辈艺术家仍孜孜不倦以探求新的艺术表现,实力雄厚的中年画...
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昨日在省文化厅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推荐章开沅、冯天瑜、刘守华、刘玉堂等专家为顾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被大会推荐为名誉会长。 湖北拥有馆藏文物176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514件(套),国宝级文物19件(套)。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6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8处。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荆州、武汉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安...
8月21日,民进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唐瑾率民进湖北省委会调研组一行5人,赴随州叶家山古墓葬群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专题调研。该课题为民进湖北省委承担的湖北省政协界别协商座谈会调研课题。 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叶家山古墓葬群考古发掘现场,认真听取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墓地发掘领队黄凤春对整个叶家山考古发掘、文物出土情况的介绍,同时详细了解了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调研组还到随州...
外文书名:Chinese Ritual and Music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s from the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作者:湖北省博物馆 编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印刷时间:2014-03-01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
本书是对在俄罗斯举行的“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的记录。这次展览的上百件文物,大部分来自湖北省的墓葬,有青铜礼器、乐器和漆器。这些精美的文物,使我们得以目睹我们先人的智慧。 书名: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 作者:方勤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216081221 版次:1...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柿铺街道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群,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为隋唐时期古墓。目前施工已经被叫停,专家将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墓发现地点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西路一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现场。近日,城建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施工时,从地下出土了印有花纹的青砖,同时,还发掘出一个土黄色双耳花纹瓷罐。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告诉记者,接到施工人员报警之后,考古人员随即展开勘...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谷城湖北越调作为传统音乐入选,老河口锣鼓架子作为传统戏剧入选。 湖北越调,是由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特色,在清干隆年间形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