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竹简,于1972年4月10日发现于银雀山汉墓。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竹简本《孙膑兵法》使得该兵书失而复得,其价值不言而喻。
备受瞩目的定陶汉墓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记者昨日从定陶县有关部门获悉,该墓葬7月份新出土了汉代谷纹玉璧、丝质花结、竹笥和丝袍等一批珍贵文物。 2011年6月,在定陶县马集镇境内发现一座大型汉墓,考古专家认为该墓葬属西汉晚期,墓主人极有可能是第一代定陶王刘康。考古界一致认定,定陶汉墓是国内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一座“黄肠题凑”墓。...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西汉) 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将文献书籍书写在竹片、木片、布帛上,今人称之竹简、木牍或帛书。因为这些文献载体易于腐朽,至今不见传世品。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的诞生,出土了一批批珍贵的简帛文献,时代上迄战国,下至三国,不仅可以补缺现有历史文献,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品。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孙膑兵法》与《孙子...
汉代流行厚葬,考古人员总能在汉墓里发现或多或少的随葬品,除了常见的陶器、铜镜、佩剑等,还有不少稀奇的宝贝。近日,扬州市考古人员从一座古墓里就清理出了一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很像一只黑眼球,和小汤圆一般大,但是通体布满了图案,这些图案都是蜻蜓眼睛的造型,很逼真,也很传神,使人不得不佩服2000多年前的古人工艺之精湛。 据悉,这只精美的“蜻蜓眼”出自...
工地发现西汉墓葬群:散落大量黑青色砖瓦 昨日,一名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的员工趁周末休息时到厂区附近转悠,竟在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了大量古代的残砖碎瓦。由于对文物比较熟悉,该员工认为这些破坏的物品应是汉代的东西。随后,该员工报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赶到现场调查,确认这里是一个西汉中晚期的汉代墓葬群。 下午4时许,记者赶至郑州航空港区郑港六路附近...
汉代流行厚葬,考古人员总能在汉墓里发现或多或少的随葬品,除了常见的陶器、铜镜、佩剑等外,还有不少稀奇的宝贝。记者昨获悉,我市考古人员从一座古墓里就清理出了一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 罕见 汉墓里发现较大“蜻蜓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很像一只黑眼球,和小汤圆一般大,但是通体布满了图案,这些图案都是蜻蜓...
中国江苏网8月4日讯 汉代流行厚葬,考古人员总能在汉墓里发现或多或少的随葬品,除了常见的陶器、铜镜、佩剑等外,还有不少稀奇的宝贝。记者昨获悉,我市考古人员从一座古墓里就清理出了一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 罕见 汉墓里发现较大“蜻蜓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很像一只黑眼球,和小汤圆一般大,但是通体布满了图案,这些图案都是蜻蜓眼睛的造型,很逼真,也很传神,使人不得不佩服200...
□本报记者 钱欢青 闵子骞墓园如今已经免费开放,市民到墓园参观时,可以看到闵子骞祠堂和众多石刻。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墓园地表的东西,而事实上,在如今的闵子骞祠堂东侧的地下,还埋藏着一个神秘的古墓。 在2000年重修闵子骞祠堂的工程中,一座在地下埋藏了近2000年的东汉大墓被唤醒。这座东汉贵族墓是当时济南市区内发掘的最大一座东汉墓,它的发掘,廓清了济南汉墓群的分布,对了解济南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中...
19日傍晚,在位于长山路桥东边的国购广场工地上出现一座汉墓,这对研究古相城城外墓葬的分布及汉代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当天傍晚,记者赶往现场。在7号楼地基前,记者发现在一大片已经挖掘的工地上,横放着2块汉画像石,周围泥土里随处可见残缺的砖头和瓦片。在距离汉画像石大约5米的地方,零散地分布着一些汉砖,考古人员正在现场进行查看。 工地上的工作人员魏先生说,当天下午,工人是想在这里修一条便道,施工的时候...
江苏徐州教学楼下发现西汉墓葬,从随葬品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为贵族。墓穴中出土大量玉器、陶器。其中玉剑璧、玉环更是彰显了墓主人的显贵。 经确认墓葬为夫妇合葬墓。竖穴墓道南北长3.82米、东西宽6.25米,深度1.5米。该墓曾经被盗,考古专家在墓葬中发现了茧形壶、陶鼎、陶仓等礼器,尤为重要的是还在石椁内发现了玉面罩的残片。考古人员分析,能够用玉面罩入葬,反映出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贵族。 昨日下午2时许,...
近日,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对白云山第32中学教学综合楼工地发现的西汉早期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 考古人员在南侧工地清理出一处石坑竖穴石椁墓后,昨日又在北侧另外一处石坑竖穴墓接连出土一批随葬的陶器和玉器,其中玉剑璧、玉环等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楼下发现西汉墓葬 昨日中午来到白云山北坡的市第32中。目前该校正在进行施工,在南北两侧兴建教学楼和办公楼。据介绍,6月25日,在挖掘南侧教学综合楼地基时...
中卫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位于当地人俗称为“半截子山”的中卫常乐汉代墓地,最新劲爆消息新鲜出炉:在这位去世时正值中青年的墓主身边,沉睡着一位“白种人”根据墓葬类型及出土随葬品判断,墓主身份属汉代拓边平民,而其中一间墓室西棺内人骨经初鉴属白种人。 这位白种人是什么人?他与身份为平民的墓主是什么关系?曾有怎样的渊源怎样的故事?他们缘何离开人世?为何又会...
编者按 中卫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位于当地人俗称为“半截子山”的中卫常乐汉代墓地,最新劲爆消息新鲜出炉:在这位去世时正值中青年的墓主身边,沉睡着一位“白种人”根据墓葬类型及出土随葬品判断,墓主身份属汉代拓边平民,而其中一间墓室西棺内人骨经初鉴属白种人。 这位白种人是什么人?他与身份为平民的墓主是什么关系?曾有怎样的渊源怎样的故事?他们缘何离开人世...
村民捡到的西汉“五铢钱” 孙玉春 摄 25日下午,在南京六合葛塘街道一工业园区内,发现了一处古墓葬,目前是否遭到破坏尚不得而知。不过现场群众对此传言颇多,称挖出的棺木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而且这一带一直传言有古墓。目前南京市博物馆正准备对此进行考古发掘。 这里属于葛塘以前的长城社区地界,如今在南京紫金(六合)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内。现场是一处平缓的土坡,面积开阔,暂时是一处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