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记者从宁波慈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发掘项目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介绍,2015年10月-2017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对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6年11月至12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
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经验交流推介会在河北省曲阳县举办。推介会现场宣布了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获奖项目名单,包括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在内的10项工程获“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称号。 据了解,敦煌莫高窟第98窟位于南区一层,是晚唐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壁画总面积达693...
在4月12日于北京召开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专家点评说,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的矿冶考古新突破。通过对遗址的全面调查,确定当地采用“以矿就煤”的生产模式来降低冶炼成本;通过对遗址中心部位冶炼平台的整体揭露,完整复原出冶炼场址的功能结构布局。 据介绍,桐木岭遗址出土...
陕西明长城建安堡南门城洞维修前后对比图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评选推介活动在曲阳宣布终评结果。 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山西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工程、上海四行仓库修缮工程、江西富田诚敬堂维修工程、湖南通道坪坦风雨桥群修缮工程、广东顺德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评选推介活动终评日前结束,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山西陵川县小会岭二仙庙修缮工程、上海四行仓库修缮工程、江西富田诚敬堂维修工程、湖南通道坪坦风雨桥群修缮工程、广东顺德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四川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陕西明长城建安堡保护加固工程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
为提高博物馆人的策展能力和展览水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4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文物交流学术培训——展览策划培训班在河南博物院开班。来自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等单位从事展览策划的人员,以及河南省部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培训。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对“陈展体系与博物馆相关研究”进行了分享。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复旦...
陕西省文物局4月13日公布了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经查,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3009455套7748750件,位列全国第二。 据了解,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始于2011年,于2016年底圆满结束。通过普查,全面摸清了省内收藏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位情况和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分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藏品登录制度、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
2017全国少年儿童校外创意美术课程与民族文化传承培训暨青少年陶艺教育论坛活动于4月10日至15日在江西景德镇举行,活动由全国城区少年宫工作研究会主办,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西、广东、江苏、福建、青海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校外教育代表180余人。 上海市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桥撕纸”技艺传承人、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名师何球红应邀参加活动,在专家讲座环节作“指上生花——...
从4月7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荣获“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本次全国“一普”工作的最高荣誉。 2013年,曲阜市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普查作为建设“文旅强市”重要契机,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普查方案,编制预算、组建队伍、开展培训,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大...
日前,笔者从重庆巫山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获悉,重庆巫山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于2016年10月通过重庆市普查办综合审核,自此重庆巫山县相关工作全面完成。此次普查,重庆巫山县共完成可移动文物藏品信息采集登录27084件/套。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建国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普查时间从2012年10月开...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日前一系列成果发布、总结表彰后圆满落幕。从普查工作报告及数据公报看,这项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历时5年、覆盖广泛的文物资源调查项目,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又一次文博领域基本国情国力的大盘点,也是有史以来我国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首次全国性普查。成立3600余个普查机构,投入10.7万名普查人员、12.45亿元经费,调查102万个国有单位,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
桐木岭矿冶遗址。通讯员 欧阳常海摄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12日在北京正式揭晓,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成功入选,这是湖南省唯一上榜的考古新发现。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来自2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经过一天半的项目汇报和答疑解惑,再由终评委员会严格评审和投票,最终产生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日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尊德堂东轴线修缮工程启动,预计于10月底竣工。此次修缮主要是恢复后期使用中被破坏的建筑立面和内部结构。 尊德堂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百间楼社区东大街108号,南临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尊德堂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四周建有高低错落的封火墙。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由正厅、楼厅和后厅组成;西轴线由书房、花厅及一座带有欧式立面的...
昨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入选。该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堪称考古界的“奥斯卡”。“经激烈角逐,石家河遗址成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中唯一当选的,相当不易!”昨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在北京终评会现场,第一时间将此喜讯告知本报记者。 评审专家点评称,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带来了对这个遗址乃至长江中游地...
4月12日,201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从入围的25项考古发现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举办的一次年度考古盛会,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25项重大考古发现进入终评环节,经过终评会现场汇报评审,综合考虑考古项目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终评选出10项考古项目。 这是贵州考古继盘县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