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3日,在河南一座古墓发掘现场,出土了几只装有“牛肉汤”的鼎,据动物考古专家鉴定,鼎里“煮”的是牛前肢。15日,记者联系了该河南墓葬发掘的项目负责人武志江,武志江对记者记者称,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墓,鼎内“肉汤”为地下渗水。 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几则消息“火了”。据官方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13日发掘出了几口大鼎,鼎内装有满满的一锅“汤水”。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
由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主办,宁波晚报友情协办的“甬上建筑随笔”大赛近日揭晓结果。经过专家们的评比,沈学东的《陈汉章故居散记》和黄国芬《家乡的桥》荣获一等奖;陈惠琴的《龙山中学》、石明的《风雅何恭居》等4件作品荣获二等奖。为鼓励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还评出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 “甬上建筑随笔”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参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宁波丰富的建筑文...
当地时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很多人会背节气顺口溜,可是你真的知道究竟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吗?这...
西城驿遗址 12月5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类专业培训班在兰州启幕,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家考古院所、博物馆及高等院校的百余名文博系统专家、学者就中国考古现状和远景发展互享实践经验和技术。昨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副研究员陈国科就《河西走廊与中西文化交流》《西城驿遗址科技考古研究新进展》举行讲座。 西城驿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明永乡下崖村西北3公里处,是黑河流域中...
资料图 我们永远不知道每一次的发掘结果,都是等待着最后的惊喜,这是考古工作充满乐趣的地方,但在这层“神秘面纱”下时常被误解为“考古跟着盗墓跑”,这是一种缺乏了解的曲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12月5日在兰州这样表示。 当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类专业培训班在兰州启幕。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家考古院所、博物馆及高等院校的百余名文博系统...
乐山大佛-峨眉山申遗20周年主题活动现场。李昕锋摄 研讨会现场。李昕锋 摄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走科学保护的道路。”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世界双遗产保护研讨会上,四川住建厅副厅长樊晟表示,希望峨眉山-乐山大佛可以成为世界上具有样板作用的世界遗产示范基地。 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梅里达举行...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方南宋印石是中国篆刻史萌芽时期的重要实物见证。在这枚印石出土之前,一般认为中国的印石篆刻始于元代的王冕,但王冕的印石只见于文字记载,并没有实物流传。而这方印石的出现,则将印石篆刻历史延长了近200年。 11月25日,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齐聚新昌博物馆,对该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印石进行年代鉴定和出产地认定。专家、学者一致认定,这方印石篆刻为南宋时期的官员卢渊...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书籍永远是人类与动物具有本质区别的直观证明,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之一。”12月4日下午,“明代书籍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一阁闭幕,与会学者通过并宣读了《天一阁共识》。 本次研讨会是明代书籍与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9个国家与地区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除了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的天一阁及复...
12月1日,洪门水库库区文物古迹专家考察论证会在南城县召开。省文化厅巡视员徐琳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傅云出席。 当天上午,考察论证会之前,国家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一行来到洪门水库,就库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召开洪门水库库区文物古迹专家考察论证会,就实施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 洪...
位于萧山进化镇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茅湾里窑址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印纹陶片,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印纹陶。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一样都是瓷器的鼻祖吗?印纹硬陶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独特的一枝奇葩,对中国瓷器的出现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印纹陶与后期印纹硬陶之间是否有传承关系? 昨日,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古陶瓷专家和学者,汇聚中国瓷器发源地之一——萧山,参加印纹硬陶学...
中国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藏品管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燕武摄 “分享研究成果,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将加快文物保护行业创新体制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 11月29日,中国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藏品管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60余家博物馆和科研单位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藏品管理与保护”学术前沿新观点和新技术展开...
为得见鲁迅手稿真迹,全国多位“鲁研大咖”昨天下午齐聚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了一场鲁迅手稿与《古小说钩沉》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远东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等鲁研专家,以及美术史专家、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群贤毕至,以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方式,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 鲁迅手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大多收...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刘瑞一行在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陪同下,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进行了考察。 刘庆柱一行在位于南指挥镇的省考古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观摩了血池遗址近期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认为出土的玉人俑、青铜车马饰件、瓦当等遗物对遗址的性质及年代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在考古工...
11月25日,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齐聚新昌县博物馆,对该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印石进行年代鉴定和出产地认定。专家、学者认定,这方印石篆刻为南宋时期官员卢渊所有,从而改写了记载中的中国印石篆刻文化历史从元代开始的结论,比原时间往前推了约170年。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析新昌县博物馆馆藏南宋印章的背景、史料,并与天台宝华石实物标本进行比对,认定这方印石与天台宝华石极品米黄冻石在色...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陡冲头摩崖石刻群自2010年底发现以来,社会各界关注度很高。文物专家论证认为,石刻上的一些刻画符号,就是已消失200余年的“苗文”。 湖南省文物局日前特邀省文物局专家委员会顾问金则恭、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志杰、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许道胜、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必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顺东等文博考古专家,在城步召开了专题论证会,对陡冲头新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