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博学院联合考古队在我县消落区赵家湾墓群、谢家包墓群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成。 本次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汉、六朝墓葬15座,出土文物232件(套),器物类型有青铜器、铁器、青瓷器、陶器等。此次发掘为研究峡江地区汉代墓葬形制、器物组合、随葬品位置摆放、墓室空间布局与丧葬礼仪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18日,考古人员清理发掘考古文物。历时一年的荆州中学新校区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完成,发掘清理古墓葬共476座。 墓葬按年代可分为战国、西汉、东汉、西晋、唐代、宋代等六个时期,出土陶、瓷、竹木漆器、丝绸、竹简、皮铠甲、玉石、铜、铁等珍贵文物3132件(套)。据荆州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发掘的墓葬数量多,年代跨度长,从战国晚期到宋代的墓葬均有发现,其年代序列基本完整,文化演变和发展的脉络也比较清晰,是...
5月底以来,省考古所联合萧县博物馆对欧盘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4000多件隋唐遗存,为中国古窑瓷界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欧盘遗址位于萧县白土镇欧盘村,南距“白土寨窑址”4公里,301省道从遗址上东西穿过,东西宽约500米,南部大体在301省道南70米处,北部受制于民房阻碍,具体界限不明,是我省已发现的古窑址中面积较大的一个。本次拟定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目前在700平方米的面积内,已发掘清理...
这是8月11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新庄村拍摄的一东汉大型烧窑遗址考古现场。 从2014年7月开始,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位于孟津县新庄村的一处烧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经前期钻探、试掘,考古人员共发现烧窑遗址127座,整个遗址面积十万平方米左右,规模宏大。窑址出土的大批砖瓦规模和形制均符合东汉皇室建筑砖瓦的规格,且与东汉帝陵陵园遗址内的砖瓦大小形制一致。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
从2014年7月开始,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孟津县新庄村的一处烧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共发现烧窑遗址127座。考古人员推测这里是一处大型东汉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中的东汉帝陵所用建筑材料或也出自此处。目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完成了600多平方米的三座烧窑遗址的发掘。
5月底以来,省考古所联合萧县博物馆对位于该县欧盘村的一处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4000多件隋唐遗存,为中国古窑瓷界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处古窑址南距“白土寨窑址”4公里,301省道从遗址上东西穿过,东西宽约500米,南部大体在301省道南70米处,北部受制于民房阻碍,具体界限不明,是我省已发现的古窑址中面积较大的一个。本次拟定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目前在700平方米的面积内,已发掘清理出...
发掘现场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遗迹现象(庄凯 摄) 日前,为配合张桑高速东互通连接线(桑植县光明路)建设工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张家界市文物局、桑植县文物局等有关单位对桑植县朱家坪官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官田考古队领队莫林恒介绍,经过发掘,目前已发现唐宋、两汉时期古代遗存、遗迹,类型包括灰沟、灰坑、窑、房址,出土的遗物以陶器、瓷器为主,另有石...
产生于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是研究史前文明的重要阵地之一。目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负责的马家窑遗址田野考古第二期发掘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次发掘的马家窑遗址位于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瓦家坪社,发掘现场在两处不同的台地上,共开挖探方20个,现已完成晚期堆积的清理,进入到早期文化层。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探方的纵剖面上可以清晰分辨出现代耕种层、近代...
《工程勘察》2015年08期 【摘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快速、精确地获得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建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模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考古发掘中,可以准确、直观地再现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状态,为考古人员提供一个虚拟的现场环境,给考古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山西陶寺遗址进行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现了...
今年是完成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的关键性一年,湖州市文保所承担的九处工地考古发掘任务都要在年底前完成。考古人员从去年开始一直长期驻守工地,顶烈日、战酷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7月以后,市太湖水利局和文保所多次现场勘察考古工地,及时调整发掘方案、互通信息、全力合作,使工程按进度有序推进。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专家正在湖南永州市蓝山县五里坪古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2000多年前马王堆汉墓帛画地图上标注的汉南平城故址的墓葬区。 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赵亚锋介绍,因为蓝山县德晟纺织服装工业园与湘江源皮具产业城项目的建设,今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五里坪古墓群受到项目建设影响的200余座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截至7月底,已清理完墓葬70余座,出土陶、瓷、铁...
8月11日,考古队员张效儒在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工作。自2015年8月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负责的马家窑遗址田野考古第二期发掘工作正式展开。据介绍,此次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考古现场共开挖探方20个,发掘面积500平方米,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完成耕种层、平田整地层、历史层和文化层的土层断面划分,进入到文化层发掘阶段,已经清理发现一批马家窑时期...
在拥有众多珍贵历史遗迹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参与到考古发掘之中。他们不仅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从中学习实用技能,文物保护意识也明显提升。 八面佛遗址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在这处考古发掘工地上,当地农民发挥的作用让专业考古人员感到惊喜。 黄波是八面佛遗址所在地——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振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考古队没到村里来之前,她像普通农民一样忙着种地,闲时外出打工。考古队的到来改...
2015年8月6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2015年度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大上清宫遗址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等级道教宫观建筑基址,也是我国道教祖庭的所在地,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宫观建筑实例,为我国古代宫观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大上清宫只是一个传说。曾经无比辉煌的大上清宫,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随着大上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
8月5日上午,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据悉,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 去年6月,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古建筑遗迹,遂上报文物部门。经省内专家鉴定,确定该遗迹为龙虎山大上清宫古建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揭露遗迹有玉皇殿、三官殿、偏殿、厢房、碑亭等,并出土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片及各类建筑构件。 经省及国家级专家论证,这是我国规模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