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代石卧马存在断裂裂缝、空鼓、风化剥脱、残损及污染 捧盾石人存在风化、断裂裂缝、水泥及铁锈污染、粘接材料污染等问题 记者昨日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获悉,本市将于近期启动对14件珍贵石刻文物的修复。这些石刻文物包括石碑、石刻、石雕和建筑构件,用途不同,风格各异,在石刻文物中颇具代表性。其中,最珍贵、年代最古老的是东汉时期的捧盾石人。 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介绍,这14件珍贵文物的创作...
矗立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等待修复的“勒保夫妇诰封碑”,历经200多年的风吹雨淋,碑体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本报记者 刘冕 一年内,14件“身患重症”的石刻文物将接受“治疗”昨日,美银美林“全球艺术保护项目”宣布,将出资赞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启动此项修复项目。北京市文物局透露,这是本市首次接受外资帮助修复石刻文物。 按照石刻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待修的14件文物的保护紧急程...
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中发现的刘济墓志(左)、刘济夫人墓志(右上、右下)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千龙网北京6月22日报道(记者 纪敬)2012年在房山区长沟镇发现的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墓,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6月22日上午,市文研所组织专家开启刘济墓出土的墓志,该墓志铭文与《全唐文》的记载基本相符,由此确认了这座北京考古史上罕见的唐墓的墓主人正是唐代卢龙幽州节度使刘济。...
5月19日——22日,由石渠县委、石渠县委宣传部、石渠县文旅广体局联合组织,邀请故宫博物院、国家藏学研究中心、陕西省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组成的“石渠县唐蕃石刻行”大型考古调查活动在石渠县展开。为了确保考古调查活动顺利完成,甘孜州文体广局第五组“背包进驻”群众工作组抽派一名文物专业人员全程协助和配合。 此次考古调查活动主要是对石渠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摩崖石刻群进行专业考察。两天...
5月21日,青神县公安局白果派出所在得知有村民在该县白果乡官厅坝村私自挖出了疑似文物后,立即派警员前往控制了现场并通报了青神县文物主管部门。县文管所问讯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出土器物进行了初步考证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了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据调查,此次出土器物的位置位于原民国时期便已损毁的芭蕉寺遗址上,共15件,全部为石刻类宗教人物造像。其中释迦牟尼头像、土地爷、雷公和电母等5尊造像基本保存完...
本报讯(李宏 文/图)近年来,石渠县文物部门在自身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不断调查、挖掘唐蕃石刻,相继在石渠县洛须镇、长沙干玛乡发现了一大批唐代的摩崖石刻和石刻群。这些唐(吐)蕃石刻,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和雅砻江沿岸,包括石渠洛须镇的白马神山石刻、烟角村石刻以及长沙干马乡的须巴神山石刻群,共计17铺。这些石刻内容主要包括菩萨像、佛像、飞天、供养人、古藏文题记等。近日,一批专家对其进行了认真...
安康市汉滨区上许家台宋墓石刻群顺利搬迁在安康市政府和省、市各级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下,4月28日,安康历史博物馆对汉滨区上许家台宋墓神道石刻造像成功实施异地搬迁保护。上许家台宋墓位于汉滨区建民镇畲家窑村,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系南宋抗金名将王彦(小)父亲王诚和母亲马氏的合葬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道两旁列有雕琢精美的石望柱、石羊、石虎、石马和武士俑各一对。随着赢湖二级路的修通和村组道路...
牙刻作品在灯光下有一种通透之美。文斌 摄 扬州八刻传人 正如扬州八怪并不专指书画家八人,扬州八刻也是对扬州工艺中所涉及雕刻工艺种类的概称,包括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石刻、瓷雕、砖雕、木雕、角雕、核雕、金属刻、剪刻纸等十多个艺种,只是以“八”来寓全寓多罢了。纵观扬州八刻,漆雕、玉雕、剪刻纸因为有漆器厂、玉器厂、剪纸博物馆的支撑而传承有序; 其他艺种,或因为材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