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0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我省文物工作者8月初开始对位于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房后山的古代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共发现隋唐时期墓6座、明清墓15座,出土文物60余件,其中以隋唐时期青瓷器为主也最为重要。 据悉,21座墓葬集中位于一个山坡上,其中6座形制相同,是一处家族墓地。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青瓷器特征,专家断定时代为隋至初唐。在保存尚为完好的几座隋唐墓里,考古人员挖...
10月10日,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工作 这是发掘现场 这是此次出土的青瓷印花钵 这是出土的青瓷碗 今年6月,江西省文物部门对规划建设的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进行文物调查时,于吉水县文峰镇发现一处文物点。8月中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水县博物馆开始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目前,已发现距今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墓葬6座,出土青瓷器等各类文物50余件。
长约百米,宽约50米的土质台地上铺满了拳头大小的石头,黑色一绺间隔白色一绺如同斑马线。台地的最西端有直径约2米的石圈墓葬。夕阳照耀下,光滑圆润的黑色石头、棱角分明的白色石头条以石圈墓葬为顶点反射条条光束,显得格外肃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专家十月上旬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临近塔什库尔干河的一处台地上发现了这一黑白石奇特石墓。 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经初步考察后...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10日电(记者沈洋)为配合抚州到吉安的高速公路建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水县博物馆对位于吉水县文峰镇的古代墓葬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距今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墓葬6座,出土青瓷器等各类文物50余件。 10日,记者来到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房后山的古墓葬群现场。现场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崔涛介绍说,这个古代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从8月中旬开始,到目前为止,共清理发...
记者从南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近日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发现一处跨越东周、汉代、明代的墓葬群,有墓葬30多座,已清理出包括3座楚国贵族墓在内的20多座墓葬,以及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 这处墓葬群位于南阳城区独山大道一处施工工地内。今年7月,南阳市文研所配合南都领御施工项目进行文物勘探,在该处发现30多座墓葬。8月中旬,文物部门开始对该墓葬区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出20多座墓葬,出土陶鼎、陶壶、陶...
新华网郑州10月7日专电(记者 李亚楠)记者从南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近日,在南阳市中心城区,考古人员发现一处跨越东周、汉代、明代的墓葬区,有墓葬30多座,已清理出包括3座楚国贵族墓在内的20多座墓葬以及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 这处墓葬群位于南阳城区独山大道南都领御施工工地内。今年7月份,南阳市文研所配合南都领御施工项目进行文物勘探,在该处发现30多座墓葬。8月中旬,文物部门开始对该墓葬区进行考古发...
2004年,重庆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常德市博物馆等3所高校和考古单位对市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墓葬群进行了发掘,该墓群发掘面积为30450平方米,清理出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257座,出土可复原器物近4000件,另发现墓地神道旁的石刻构件3件(组)。 将军村墓群位于长江右岸的山梁上,该墓群 1978年发现,1987年文物普查时将枞树包和将军坟墓葬群确认为“花灯坟墓葬群”和“将军村墓群...
近日,肥西县山南镇发现一南宋晚期的平民墓葬,从中清理出五件完整的器皿,随着对现场的清理,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发现,这个地方不止是一座墓葬,而是一座墓葬群。 因为该墓葬位于一处工地上,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准备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正在制定发掘方案,准备一周后开始对其发掘。 平民墓未遭遇盗窃 山南镇发现南宋墓葬的地方位于一处正准备建设居民安置点的工地,低于地面一米多深,是典型的南宋长方形墓室,墓...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斯木塔斯水电站一古墓葬群传来好消息,通过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这个古墓群出土了50多件珍贵文物,以陶、铁类器物为大宗。 从5月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位于斯木塔斯水电站淹没区内的200余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目前田野发掘工作已经结束。 此次清理的200余座古墓葬呈带状散布于阿克牙孜河西部的二级台地之上,全长4公里,以路的东部居多,多成片分布。墓葬形制多样,墓葬地...
战国秦墓出土铜壶 壶内“美酒”待鉴定 墓主人腰间一枚小篆字体印章上书“赵旗”二字 渭城区渭城镇坡刘村东北部台地上挖掘出秦代墓葬群 “这里面会是保存千年的美酒吗?”考古工作人员欣喜之余也道出了心中的疑惑。昨日上午,市考古研究所在渭城区渭城镇坡刘村东北部台地上的一座秦代墓葬群内,出土了铜鼎、铜带钩、铜印章等...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一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新发现一处保存完好、布局规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共清理墓葬104座,出土铜、陶、骨、贝、玉、水晶、玛瑙等不同质料的文物近300件,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习俗以及城野布局、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据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介绍,这批墓葬布局有序,排列规整,显然是有意规划,专家推测这里应为一处典型的...
湖南郴州桂阳县银河乡三都村墓葬群发掘近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专家初步推断,古墓年代可追溯到距今1700多年的汉末至两晋时期。 桂阳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6日介绍,从3月27日正式发掘至今,已发现4座墓,其中3座砖砌墓和1座土坑墓。“陪葬品都已经烂了,捡到的陶瓷、陶罐、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另外还发现了两把小铁刀和一个破损的铜盆。金器方面的东西很少,目前只发现一个耳坠。” 郴州市文物管理处...
近日,从国家文化部传来喜讯,临湘市龙窖山瑶族堆石墓葬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得了进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特别通行证。 近年来,临湘市政协组织委员加大了对地方文化遗产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力度,配合在全市开展了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等抢救性保护活动,就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交了8份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以临湘嗡琴戏、十三村酱菜制作工艺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遗产进入了国家、省级保护名...
1月8日,考古人员在湖北省襄阳市清理古墓葬群。近日,考古人员在襄阳市襄城区一建设工地发现并清理出一个密集型古墓葬群,在大约1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有隋唐至宋代的墓葬5座,墓葬之间几乎没有间隔。 1月8日,考古人员在湖北省襄阳市清理古墓葬群。 1月8日,考古人员在湖北省襄阳市发现的宋代墓葬中提取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