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至10月31日,鄞州区普查办顺利完成鄞州区和东钱湖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所有藏品的信息采集、认定、离线登录、区内初审、上报工作。鄞州区共有收藏单位19家,上报文物数量总计20122件(套),其中文物系统内6家收藏单位共有文物藏品19897件(套);东钱湖管委会收藏单位2家,上报文物数量总计195件(套)。文物藏品的总数量比普查前增加了4倍,其中珍贵文物新增37件。 这次普查是对区域内可移动文物...
自2013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西藏自治区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项普查数据正在汇总过程中。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截至2015年,全区可移动文物普查投入经费达800多万元,可移动文物建档在册的已达6万余件。 可移动文物种类多、数量大 “可移动文物” 是指西藏自治区境内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国有企业等收藏管理的文物藏品。自治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
在黄州区委、区政委的正确领导下,该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传来捷报。区普查办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操作规范,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已全面完成区博物馆、区档案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认定、信息采集、离线登录、内部初审和上报工作。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共3年,深入到全区近300家国有单位,共采集录入可移动文物3251件(套),涉及铜器、陶器、瓷器、书法、绘画、金银...
给文物拍照,也是普查工作的要点之一 巴中到底有多少件可移动文物?11月2日,晚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历时近3年的巴中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初步完成。截至目前所普查的数据,全市共有可移动文物(含藏品)93607件,新发现文物61件,大部分为革命文物。 全市共有9万多件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
10月31日,山西博物院承担的馆藏墓葬壁画保护等7个不同类型的项目,通过了由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这不仅是山西省博物院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成果,也表明山西以省博物院为中心带动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模式初见成效。 本次验收的7个项目皆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分别是山西博物院馆藏墓葬壁画保护、闻喜县博物馆藏水陆画保护修复、馆藏康熙青花龙凤盘等106件瓷器的保护修复、北齐菩萨立像等29件石质文物保护...
11月2日,奉化市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所有文物数据的认定、信息采集、离线登录、审核上报等工作。此次普查共登录全市15家单位收藏的12424件(套)文物,其中文物系统内3家单位件12203件(套),文物系统外12家单位221件(套、部),主要有陶瓷器、书画、古籍图书、票券、金银玉石等,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涵盖绝大多数文物种类。 接下来,浙江省“一普办”将对所有上报的文物数据进行审核...
记者从黄山市文化委了解到,该市被列为今年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卫星遥感监测工程两个试点地区之一。这意味着当地不可移动文物的任何变化情况都有了“天眼”监管。 不可移动文物卫星遥感监测试点工程项目由国家文物局立项,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与卫星图像的结合,对全国各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实现远程监督管理,为文物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已完成数据采集、平台报送9万件。 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衣同娟介绍可移动文物普查情况。 工作人员介绍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情况。 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在普查中做到应查尽查,除原有登记造册的馆藏文物外,还清点出钱币近九万枚。 10月29日下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走进山东临朐县山旺古生物化石博...
文物普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我国开始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记者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目前山东已完成全省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文物认定工作,文物信息采集登录工作进入快车道,已登录信息180余万件/套,实际数量357余万件,居全国第2位。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山东省文物局把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全省普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普查办《关于做好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管理和数据审核工作的通知》(豫文物普办[2015]3号)精神,加快许昌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度,高标准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10月20—28日,许昌市普查办组织文物普查专家对全市各县(市、区)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 此次督导以听取汇报、面对面交流和实地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一是召集被督导单位的普查办负责人、普查骨干集中听取汇报,交流工作经...
至10月底,余姚市已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据认定、信息采集、离线登录、内部初审和上报工作。全市6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共登录上报文物8620件(套),其中2家文博系统内单位8594件(套),4家文博系统外单位26件(套)。采集录入的文物涉及陶器、瓷器、书法、绘画、金银器、玉器、古籍图书、碑帖拓本、名人遗物、钱币、石刻、竹木雕、武器等29个门类。 为确保文物普查登录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市文保所为主的文物...
今天,记者从黄山市有关部门得知,该市被正式纳入2015年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卫星遥感监测工程两个试点地区之列,国家文物局立项实施,利用先进卫星遥感技术与卫星图像,为文物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 黄山市是该项目2015年度全国两个试点地区之一(另外一个为河南省洛阳市)。近期,该市首批4700余处文保单位及文物点被实地核查和相关技术录入等。
为加大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力度,10月22日,“黑龙江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心”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成立,这也是由黑龙江省文物局批复的省内唯一一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黑龙江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中心”成立后,将建立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解决黑龙江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疑难问题。据了解,黑龙江省文物资源丰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仅黑龙江省博物馆就登录可移动文物62万余件。
为加快我省普查工作进度,确保完成今年普查工作任务,10月27日,省普查办组织召开省直文博单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会。省普查办主任、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瑶,相关省直文博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普查业务骨干,省普查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省普查办副主任、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主持会议。 会上,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省直文博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就普查进度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