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范惟一墓志铭出土时的照片。(孙明利提供) 苏州市天平山脚近日发现一处古墓,出土的墓志铭显示,墓主为名臣范仲淹十六世孙、行事颇有范仲淹遗风的明代诗文家范惟一。负责挖掘的市考古研究所认为,此墓的出土,对研究范仲淹后人的迁徙及生平事迹颇有参考价值。 这一古墓发现于天平山停车场南侧,靠近轨道交通1号线天平车辆段。因建设需要,有关单位近日对古墓所在地块进行平整发现了这一古墓。8日,市考古研究所对古墓进...
酷似鱼形的古墓 古墓出土的墨石和砚台 10号墓出土的或许是墨石 根据10号墓发掘出的青铜戈可以看出,墓主人可能曾经是武将。但是,最令人兴奋的还是10号墓中发掘出来的类似墨石和砚台的文物。“这块石头一面很光滑另一面很粗糙,由于发掘出来时已经破损所以很难看出是什么。随后我们又在它的旁边挖出来另外一块小一点的石头,用水冲干净以后发现用手拿着的时候总会有黑色的东西沾到手上。洗干...
4月7日,菏泽出土元古沉船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保护修复方案,古沉船由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持实施,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修复,计划用时一年左右。 古船的修复将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使得修复部分易识别,做到“远看一致、近观有别”,不破坏古船整体的观赏性和完整性。项目组顾问尚津济介绍,清理船体的过程是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酷似鱼形的古墓4月9日,肥东循环经济园内大规模的古墓群抢救性发掘工作进入尾声。此次发掘出的17座古墓均未有被盗过的痕迹,且保存很完整。截至此次发掘,肥东县境内已发掘出百余座古墓,其中不乏非常有价值的文物出土。古墓造型各异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肥东循环经济园内一在建工地。工地内零零散散地分散着十多个古墓,已经被全部挖掘出来。两名工人正在挖掘最后一个17号古墓。这17座古墓的大小均为2.4米&time...
4月7日,陕西省咸阳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小学内,施工队在进行下水道改造施工中,意外挖掘出一块石碑,民工们出于好奇将石碑用水冲洗干净,却惊奇地发现石碑上雕刻精美,造型逼真,人物栩栩如生。消息传出后,几天内,石头贩子闻风而动,争先出价收购,价格一度出到几万块,中山街小学领导严辞回绝,并及时联系文物旅游稽查大队,安排专人将石头及时收进室内严格保管,并电告三原县文物旅游局,三原县文物旅游局接报后,由主管文物...
出土的青铜器。 挖掘机一铲挥下,1800多年前的陶罐、陶俑、青铜器、铁器重见天日。8日下午,乐山(微博)市区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内,发现一座东汉崖墓。连续两日,当地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文物30多件。其中一件青铜豆极具价值,为乐山首次发掘出完整造型的青铜器。 古墓是8日下午4点多,由挖掘机驾驶员葛师傅率先发现的。据葛介绍,当时正在山坡上作业,突然挖出一个洞,在场人...
乐山一工地挖出东汉崖墓。 苑贺彪 摄 4月9日下午,四川乐山某技术学院内一教学楼拆迁工地,一辆挖掘机挖土过程中挖出东汉崖墓,墓里除发现大量陶器、钱币、铁器等文物外,还首次发现出土青铜器皿。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墓穴外的空地上已经摆满了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狗、陶壶等各种陶器,乐山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的崖墓长10米,大约有30多个平方,初步推断是一个东汉...
莒南县大店镇后官庄村村北约300米处丘岭地,从2010年夏天开始成为盗墓贼频频光顾之地。此处往西约150米的地方,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龙墩”或“王坟”,是一处汉代古墓,为县级文保单位。在“龙墩”西侧约30米处有一南北走向的沟壑,由于长年受水流冲涮形成了一天然石臼,当地人称之为“龙谭”。由于“龙...
出土的骨针、骨锥等物品 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长白民族风情、辽金清朝遗迹、淳朴东北文艺……吉林省自然地理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东亚经贸新闻报社开设《发现吉林》专栏,带您发掘散落在民间的人和事儿,踏寻吉林省各地奇闻轶事,重温一些鲜为人知或值得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用镜头和文字,带您走进历史长廊,揭秘历史故事、解密神秘档案。栏目线索征集热线:0431-88488911;新浪微博...
新出土的墓志铭 “海风大作,有二巨鱼夹舟,长数十丈,目光如电,舵拆舟旋……”这是今年3月底泉州考古发掘的一方墓志铭的内容,由明朝史家何乔远所撰,记载的是赴琉球册封使在返航途中遇到的惊险场面。 据悉,这是泉州首次出土与琉球有关的墓志铭,是泉州文史界的重大新发现,为钓鱼岛属于中国再添力证。 明代有泉州人曾往琉球 泉州市博物馆陈建中馆长介绍,...
新华网乌兰巴托4月2日电(记者 石永春)正在蒙古国国家艺术画廊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文物展”展出550多件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体现了7世纪时期的突厥民族文化,引来众多蒙古国观众参观。 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500多件文物,是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突厥—阿尔泰研究中心联合考古队,于2011年在位于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县的一个墓穴中挖掘出土。 考古学家确认,墓穴主人是7世纪...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一村民,请来挖掘机挖地基时发现文物。宝鸡市文物部门在同一地点共出土了175件周汉两代文物。其中的“庚父丁尊”最为珍贵。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领导说:“宝鸡身为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俱有世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名符其实,这次再出土175件精美青铜文物,是这30年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相当珍贵”。 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的一位村民,请来...
3月29日,在克罗地亚温科夫齐市中心附近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正在工作。当日,克罗地亚考古人员在温科夫齐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温科夫齐一处建筑工地23日发掘出土一批银器,共50多件,总重约35公斤,大部分为器皿。据初步判断,它们大约是4世纪末罗马帝国时期的物品。新华社发(米绍·利沙宁摄) 这是在克罗地亚温科夫齐市博物馆展出的新近出土的一件镀金银盘(3月29日摄)。 ...
近日,商州区一村民在修自家厕所时发现一处汉代墓葬,其中出土陶罐、陶瓮等陪葬陶器20余件,多为汉代居民日常生活用具。 3月28日上午,家住商州区白杨店村的刘永庆正在后院整修厕所,在挖掘化粪池时,他突然觉得镢头落地处有异,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处墓葬。他随即向当地文物部门作了汇报,当天下午,商洛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勘察和文物提取,初步鉴定为西汉墓葬。 据商洛市博物馆副馆长彭力介绍,这座汉墓坐北...
唐文官俑。(省文物局供图)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富平两位村民将发现的文物主动上交,其中一件是唐代持笏文官俑;另一件是明代记墓碑。 记者获悉,这两件文物是富平县两村民在建房、修水渠时发现的,主动上交至县文物管理部门。经初步鉴定,一件为唐代持笏文官俑;另一件为明代记墓碑。 其中文官俑,残高1.5米,肩阔0.5米,站立状,无头,双手持笏至胸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微残。身着通肩广袖长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