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等出席开幕式。 冯新柱指出,在陕举办这次论坛将对推进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水平和对外宣传陕西、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陕西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刘...
5月14日,2016年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正式启动。从启动当日至6月11日“文化遗产日”,佛山五区将举办文博讲座、展览、非遗展演等42场活动,让市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本次活动紧扣热点,邀请专家为佛山市民解密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今年适逢陶艺大家刘传诞辰100周年,佛山借此特别举办“百年刘传”陶艺珍品回顾展、纪念刘传诞辰100周年研讨会等纪念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佛山文化遗...
近年来,陆河县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传承等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内涵,助力文化发展繁荣。 该县认真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经过开展文物普查,确定该县有不可移动文物125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县级文保单位23处。同时,该县共挖掘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618个,目前,正按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对...
5月13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开幕,该论坛也是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中亚、西亚、东亚及欧美等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考古界、博物馆界代表齐聚古都西安,共话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5月14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学者汇聚渭南师范学院,讨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会专家畅所欲言,针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记文本与文物考证结合、通力合作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等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主编李家骏简要介绍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创刊、历史、发展以及编辑团队等情况。他特别指出,渭南师范学院的史记研究工作做得很好,抓住了特色。他说,渭...
区重点推进的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项目之一——邓村石屋岭南生态旅游文化名村建设。 记者从区文体旅游局获悉,近年来,我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上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机制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文化遗产资源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显,文博事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09处以及可移动文物2197件(套),皆得到有效保护...
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近日组织赴海宁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硖石灯彩和海宁皮影戏等非遗传承基地,并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调研了解到,海宁市率先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至今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达1600万元;实行师徒签约和考核补助机制,培育特色非遗传承基地;将非遗发掘、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培育了盐官观潮景...
“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的是对其价值的保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说,只有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13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亚洲和欧美等11个国家文博界专家共话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透露,为推进丝绸之...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故宫拥有的三项世界文化资源。第一,由9000多间房屋组成的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二,由绘画、法书、碑帖、陶瓷、铜器、玉器、织绣、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帝后玺印、外国文物等组成的180多万件藏品。其中,珍贵文物占故宫总藏品的93.2%,而故宫收藏的珍贵文物更占到全国珍贵文物的41.98%。第三,前来故宫参观的游客资源。其中,2012年前往故宫参观的人数就突破...
4月25日,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的主持下,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中法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机构交流对接活动。来自法国国家遗产学院、法国预防性考古研究院、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法国历史建筑研究实验室、法国遗产科学基金、法国艺术与历史城镇和地区及市镇内保护区全国协会以及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的代表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来自北京市文物研...
第二届 “中国荷兰文化传媒论坛” 4月 22日在北荷兰省哈勒姆市举行。 中荷两国文化遗产专家就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实现其当代价值交流经验与心得。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张之平介绍了世界屋脊上的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的整体抢救与保护维修工程。她说,在实施工程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始终以尊重历史、宗教和艺术为原则,将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相结合,采用西藏地区传统工艺和技术、材料,慎重实施文化遗产建筑保护...
2016年4月16日,“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下简称“博览会”)上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青浦博物馆举行。 “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由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上海市文化创意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主办,将于2016年5月20日至5月30日,在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诸光路328号世界手工艺...
昨日,记者从太原市政府获悉,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改革,太原市将整合文化、教育等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市政府明确,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组织代表性传承人进学校开展授课辅导活动,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和辅导读本,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选修课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张鹏举教授带领建筑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编著完成的《内蒙古古建筑》和《中国建筑传统解析与实践传承(内蒙古卷)》两本著作日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内蒙古古建筑》是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国古建筑丛书》首期完成的系列图书之一,也是内蒙古首部系统研究介绍地域建筑遗产的图书。全书69.6万字,内容包括内蒙古的村镇聚落、传统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府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