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黄骅市瓮棺葬群现场时,考古队员们正在进行挖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这一带出土的“瓮棺葬”引起了众多考古专家的注意。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发现的瓮棺葬群遗址位于黄骅市城区西北部,毗邻郛堤城,其中儿童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300米处,成人瓮棺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200米处。截至目前,共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发掘成人瓮棺葬6座。经鉴定,出土的瓮棺及随葬品均为战国时期器...
近日,市文物局派出专业人员对天章水岸国际二期工程项目的一处战国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该古墓是一座外椁内棺的竖穴土坑墓葬,四周有椁木侧板,由于年代久远,墓主人尸骨已经不复存在。经过挖掘清理,出土青铜鼎、青铜剑、箭头、陶器等器物30余件。此次墓葬出土铜器之多以及精美程度在阜阳市都是比较罕见的。为了以后墓葬复原展出的需要,墓葬残余的椁木及棺板也全部运往博物馆进行保护性处理。 ...
现场图 河北省黄骅市今年5月首次在郛堤城遗址附近发现瓮棺葬后,经过几个月持续发掘,目前已发现瓮棺葬超过110座,墓葬形制与规模均为全国罕见。 考古发掘现场遍布大大小小的墓坑,墓坑内以瓮、盆等陶器为葬具,2件或3件扣合在一起成为一具棺葬。来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黄骅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已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成人瓮棺葬6座。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由于2000多年来河道挖掘以及...
昨天,记者从胶州博物馆了解到,为了配合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市考古所与他们正式对原位于胶东街道周王庄村建设区域一处周代古村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据悉,经前期勘探,遗址内共有多处周代灰坑和10多处不同时期墓葬,其中,墓葬以汉墓居多,目前三处汉墓及一处清墓已发掘完毕,这次考古发掘对研究周代先人生活方式以及汉代墓葬文化有着重要科研价值。 小村旁藏着周代遗址 从前年开始,为配合胶东国际机场开建,胶...
近日,新疆考古研究院和乌苏文物管理所对乌苏市马吉克业园区内的7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陶器初步判断,这些墓葬年代大概在距今2200年左右,有可能是古代乌孙人的墓葬遗存。 9月29日,记者致电乌苏文物管理局了解到,这7座古墓群封堆结构大致为土墩墓,墓葬形制很大,封堆外围直径可达13米至15米,有的甚至达40米。封堆高在1至6米。墓室开口在戈壁沙石层下,室内填土以...
楚国高官墓葬出土装有食物陶罐
为配合基建,考古人员近日对河南省沁阳市一在建工程中新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墓葬19座,出土绿釉投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豫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埋葬习俗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该墓群位于沁阳市区东南部,距地表约3米左右,此次发掘清理的19座汉墓均为拱形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 出土文物可分为陶器和铜器两类。陶器主要有汉代陶鼎、博山炉、绿釉投壶、灶...
自2014年以来,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们展开联合考古,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并于今年7月底成功发掘一座距今两千年前的康居贵族墓葬。 专家认为,这不仅基本勾勒出两千年前分布于中亚的两大部族康居与大月氏的势力范围,而且对研究大月氏西迁后的中亚古代史和丝绸之路文化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知名丝绸之路考古学家、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在日前于西安举行...
近日,潜山县在梅城镇舒州路排涝工程建设作业中,发现了一座古墓葬。潜山县文物局接报后,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考古人员初步断定它为明代时期墓葬。文物部门清理发现,这是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壁青砖长面卧砌,底层用方砖墁十字缝。墓室营造采用了灰浆密封加固技术,木质葬具保存较完整。棺内发现一枚方形铜镜,带纽座无纹饰,工艺制作粗糙,边长11厘米,其大小与棺盖内侧的凹槽一致,这种棺盖内侧放置随葬品(铜镜)...
金宝屯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东南5 公里,西距县政府所在地开鲁镇约30 公里,处于七家子辽代古墓群的西北部。墓地地处西辽河和新开河冲积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 近年来,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辽代古墓葬多次遭盗掘,墓葬破坏严重,墓地地表可见数个盗坑及辽代砖块、铁片等遗物。2016 年6 月末至9 月初,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鲁县博物馆联合对金宝...
近日,广东省考古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广东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重要遗址——英德青塘遗址进行主动性课题发掘。目前,发掘面积约30平方米,取得两个阶段性重要收获:其一,发现广东乃至岭南最早的古代墓葬;其二,发现广东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 在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地点发现的墓葬地层关系清晰,葬式为较明确的“蹲踞葬”。人骨共存碳样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
记者独家获悉,近日,广东省考古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广东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重要遗址——英德青塘遗址进行主动性课题发掘。目前,发掘面积约30平方米,取得两个阶段性重要收获:其一,发现广东乃至岭南最早的古代墓葬;其二,发现广东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 在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地点发现的墓葬地层关系清晰,葬式为较明确的“蹲踞葬”。人骨共存碳样经加速器质谱(AMS)测...
记者9月21日从安徽省文物局获悉,近日,铜陵市翠湖二路(经开区段)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铜陵市文旅委接报后即安排文物部门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并初步确认暴露五座墓葬。依据清理结果,考古人员初步判断此地可能是一处宋代墓葬群,但也有少数明清时期的墓葬。 随后在建设和施工单位积极配合下,铜陵市文物局、博物馆考古人员对其中四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坐落在一低矮的岗地(土丘)东、南坡上,均为小型平民...
近日,我市某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墓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目前正在现场抢救性清理。 从现场判断,其中一座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同穴异室夫妻合葬墓,墓顶距现地表一米左右。从填土中出土的数枚铜钱来判断,墓葬年代为北宋时期。依据墓葬形制、规模判断,该墓葬为一座平民墓,从已经清理的过程中发现,该墓葬已遭到破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