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石龙左侧的一块石头上,按原状复制的石虎也已受损。 府河和南河的汇合处即是“江口沉银”的地方。 昨天下午,不少当地市民慕名来看石龙。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石龙村的石龙清淤维护工程正式启动,当地流传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被认为与明末张献忠在此处附近“江口沉银”有关,甚至被称为“寻银诀”,更增添了石龙的神秘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京华时报记者从彭山文物部门了解到,文...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去年底,国内10余名权威专家齐聚彭山,并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流传数百年的童谣,终被证实。 3月1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彭山区文管所了解到,经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昨天上午,家住成都新津县花桥镇马王村的王女士向记者报料称,当地在搬迁一座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墓时,竟然在坟墓里面发现了一具还尚未腐烂的干尸,十分罕见。 随后,记者立即赶往现场。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当记者赶到现场后发现,村民们口中的这具干尸已经被运走火化了。原来,当地村民为了响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从昨天起开始对村里的坟墓进行搬迁。 从村民们当时拍摄的照片上记者看到,这具所谓的干尸,实际上是一具...
近日,中国援助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工程公布招标结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凭借综合实力,中标承担该工程经济技术监督和管理工作。据悉,该工程是国家文物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也是四川文物部门首次承担的文物保护援外工程。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相关约定,中国承担的这项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包括经学院、清真寺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由中国文化遗产研...
邛窑发掘出土器物(图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邛窑发掘出土器物(图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发掘中,邛窑遗址内五号窑包发现了大量的窑炉遗迹、建筑遗迹和丰富的瓷器、窑具等遗物;2013年至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理念与标准,编制了《邛窑遗址考古工作规划》。 近期为配合邛窑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邛崃市文物管...
汉代木胎漆马与骑马木俑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山大佛 金沙太阳节。 今年,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再度被提到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的高度。文物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拥有乐山大佛、三星堆等闻名世界的文物瑰宝,如何保护和利用?未来5年,四川将出大招,让我们身边的...
2月2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由商务部通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标承担我国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工程管理任务。该工程是国家文物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也是四川文物部门首次承担的文物保护援外工程。 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6年文物援外重点工程,它的实施,可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国文物保护理念和保护管理水...
近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标承担我国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工程管理任务。该工程是国家文物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也是四川文物部门首次承担的文物保护援外工程。 根据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政府2015年4月8日换文规定,我国政府同意承担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具体内容包括Amir Tura经学院和Khasahm...
2016年1月30日,由我院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协办的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如期举行,到场听众约500余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考古科普学术活动日是我院公众考古的品牌项目,已坚持十年,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十年来,我们活动的举办地点从高校、茶馆、火锅店到今天的图书馆,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多的惠及民众,普及考古知识。本次活动开始前,我们制作了不同形式的精美海报,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
日前,“四川文物保护联盟”(简称四川文保联盟)在成都举行“十二五”文物保护技术成果交流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成都、绵阳、广汉、广安等地80多位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的专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共叙“十二五”期间四川在文物保护领域方面的成果,交流文物保护技术经验,探讨“十三五”工作计划。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主任张孜江、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
(1)俯瞰四川省宣汉县庙安乡龙潭河村古建筑群一角(1月31日摄)。 在距宣汉县城25公里的庙安乡龙潭河村,有30多座古民居院落依山而建。这些院落呈木架穿斗结构、干栏式格调等特点,最早的有300余年历史,是典型的川东明清建筑。这些古建筑群是川东民居活化石,在民俗和建筑文化等方面具有科研价值。目前,这些古建筑群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开始出现破损,一些村民对原有房屋的架构进行简单改建,虽改善了居住条件,...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28日发布最新三星堆考古成果:经过5年连续发掘,成功找到三星堆古城北城墙,确定了古城范围,并找到极可能属于古蜀国宫城的区域。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还宣布三星堆文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早期近两千年里一直相当繁荣,这一发现足以改写古蜀文明历史。 从2011年起,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遗址开展了包括勘探、发掘和调查在内的多项考古工作。此次新发掘的是青关山土台和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 ...
媲美茶马古道的川盐古道正在消失,省政协委员呼吁保护 自贡有着“千年盐都”的美誉,盐对于自贡来说,是一张递向世界的名片。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产盐区,由多条陆路和水路组成,是一条可与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媲美的重要文化线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运盐古道正在逐渐消失。 省政协委员、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钟丽作为自贡文艺界的代表,不忍眼看这个重要的文化遗产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于是...
【摘要】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关键词】四川汉晋;阙形母题;墓阙;礼仪空间;墓葬空间 【来源】《艺术探索》2015年05期
“清朝文物竟当切菜案板用,张必禄知道后肯定会气哭!”近日,达州多位微信公众号纷纷发布消息,说清朝道光年间的“三省”提督张必禄所赠与万源村民的一块牌匾,现在被当地农户用作切菜案板。1月18日,四川新闻网记者多方采访得知,确实当地有村民将一块牌匾用作切菜案板,但该牌匾是否系清朝文物尚待文物部门验证。 据介绍,万源市石窝乡村民赵洪贤到罗文镇寻谱时,在当地赵氏宗亲家里发现一块清朝时的牌匾,长2.5米,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