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龙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古人对龙的形象有种种解释: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有翅膀的叫应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上古时期的统治者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在春秋后形成的文献中都被说成是与龙有关。 唐朝是...
唐 代 胎呈白色。 器身施黄、绿色彩釉,熔融流淌自然。 造型饱满,堆贴形象优美。
商 高34.8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盛酒器,整体如椭圆形。龙首形提梁,饰方格纹。腹部花纹由雷纹、目纹、夔纹和蝉纹等组成倒置的兽面纹,圈足饰有一圈云雷纹。商代晚期。
丁哲 春秋时期玉器的装饰纹样种类较多、繁缛复杂。但细审此期常见纹饰的图案特征,不难发现它们大多具有相同的母题,即龙首纹,又被称作虺龙纹、蟠虺纹。这些龙首纹均作翘鼻、张口(或吐舌)的侧面形态,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工艺形态的差异上。下面试对春秋时期玉器上的各类龙首纹做些简述。 1.双线龙首纹:龙的鼻、颚、口、角等部位,皆由长尾蝌蚪形纹样单元表现,这些蝌蚪纹为平面双钩阴刻技法琢出。其多见于春秋早期至春秋晚期...
瑶山一号墓龙首纹玉镯 古玉品鉴 27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璜、管、锥形器以及玉梳背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 良渚早期早段的龙首纹玉器形...
瑶山一号墓龙首纹玉镯 古玉品鉴 27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璜、管、锥形器以及玉梳背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 良渚早期早段的龙首纹玉...
人头龙首铜钩 一柄从古玩城淘来的铜钩,让许多古玩行家苦思冥想,搞不清楚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认为是钩肉的,有人觉得是船上的物件,还有人认为它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相像。 1 神秘铜钩,难住了古玩行家 这柄铜钩是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副馆长朱晓辉近日在古玩城淘来的,式样为“人头龙首”(如图),长14厘米。柄为人头像,在末端有轴(类似于眼镜腿与眼镜框连接折叠处的结构),中间部分似...
瑶山一号墓龙首纹玉镯 古玉品鉴 27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龙首纹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主要见于早中期环、镯、璜、管、锥形器以及玉梳背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缘,也有个别的圆雕作品。 良渚早期早段的龙首纹玉器形制多样,多见一类形体很...
今年4月,成龙宣布将收藏的4栋安徽古建筑捐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引来一片“卖国贼”的骂声。日前,成龙做客央视《新闻1+1》接受白岩松采访,公布自己所收藏的多栋古建筑的去向:4栋捐给新加坡不变,6栋落户北京变身“成龙和平园”,两栋放在上海,另外两栋仍想找机会留在香港。成龙更直言抨击了内地某些地方找他接收古建筑的动机不良,“人家是为地产项目来...
[ 在有关对龙首关遗址的判断上,当地官员与村民的看法一直都有较大反差:官员在谈到有关龙首关遗址保护的问题时,认为已经是过去式 ] 两年多前因214国道改扩建导致的大理龙首关遗址破坏事件,继施工方受罚、官员问责,公众听证等沸沸扬扬上半场之后,下半场结果却沉默如谜。 “已经过去了。”在被问及龙首关遗址保护事宜时,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遗产保护局副局长董玉刚对《第一财...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cm,高7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
玉龙首璜,战国晚期,长17.4cm,高6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片状,弧形,约为三分之一圆周。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其形似兽,耳贴于颈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细,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璜身饰凸起的谷纹,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供穿绳系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一般为单龙首,璜体似龙身。西周时期出现了双...
图片资料 清朝制玉在继承明代玉器的基础上,有极好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制作已成鼎盛之势。清代玉器选材广泛,除用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外,兼用翡翠、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碧玺等雕琢玉器,这些质色多异、造型别致的装饰品给人以绚丽多彩的视觉感受。 乾隆年间的玉器,除原清宫秘藏大至数十、数千公斤重的玉山,小至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各种陈设观赏器、实用器皿、装饰玉及文房用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