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 腊月二十九,又称小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上坟请祖。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这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是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自今日开始,家中饭前都要用最好的食物和菜肴先供奉各位神灵和先祖灵位,然后全家人才能食用,其意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不忘先辈传衍抚育之恩。 “...
传记文字,我读周作人,也读陈寅恪。周的散文我喜欢,可他的“软骨”,我颇有恶感。 两相比较,“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先生在抗战时期,作为一个中国人表现出来的硬骨气,更让我肃然起敬。比如陈家困居沦陷的香港时,除夕夜每人喝的那半碗稀粥。 1939年春,陈寅恪收到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聘书,决定举家赴英国。1940年9月,陈寅恪到香港准备好全家赴英国的护照,但由于欧战爆发最终困居港岛。 ...
除夕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与记忆。中国人过除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除夕的内容也发生过很多的变化。最近笔者检索笔记史料,与大家分享宋代的人们与今人不一样的除夕。 除夕在宋代又称作岁除、除夜、除日等,和现今一样,为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宋人有所谓“月穷岁尽”之说,故除夕夜的活动极为隆重。 驱傩 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
编者按: “ 龙 腾 大 地 春 回暖”,壬辰年春节刚刚过去。在记者返乡过节之余,本报组织了一组《春节回来话民生》的专题报道,给读者描绘记者从基层带回的各地不一样的年味儿,不一样的观感,体味不一样的满足,表达不一样的愿望。但在诸多不一样中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洋女婿的首个中国年 满桌的各色菜肴、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饺子、香醇的红酒,高脚的玻璃杯...
红楼梦中贾府的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农历小年的晚上,山东等地的农民照例要辞灶。 记者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看大人在纸上画一个骑着马的灶王爷。等水饺一出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和其他果品供在灶台上,那张威风凛凛的灶王爷画像就和黄裱纸一起烧掉,孩子们在一旁唱:“灶王爷爷本姓张,骑着马,扛着枪,少说闲话,多带五谷杂粮……” 旧时,差不多每家每户的灶间都有灶王爷的神位,贴一张灶王爷的神像。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