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获悉,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通知,北京拟出台电视鉴宝节目相关管理办法,目前对有关问题已经展开了研究。 7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广播电视“鉴宝”类节目提出了系列要求。昨天,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对照相关规定,对已开办的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
鉴宝节目所砸藏品展出 图为主持人人偶与“鉴宝印”。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近日,曾一度热播的《天下收藏》栏目中“王刚是否错砸真品”的话题引发广泛争议。今年5月,首都博物馆(微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由首博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瓷...
与其怀疑砸掉的是“赝品还是真品”,不如问问鉴宝类节目的存在是否有合理性。中国人的习惯是质疑最表象的言行,却鲜有人问一句,没有鉴宝节目哪里来的王刚砸文物? 有些媒体引用专家的话说,“王刚在节目里砸的赝品中至少有三成是真品”,质疑声中就有人问,“谁给了王刚砸文物的权力?”能不能再问一句,这类鉴宝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有多少,谁给了鉴...
由王刚主持、北京电视台王牌节目《天下收藏》,近日“砸”出了争议。在该节目之后首都博物馆(微博)联合举办的《真“假”藏品对比展》活动上,看完《天下收藏》提供的30余件“赝品”精品后,有专家称“王刚砸的不是赝品,而是文物”。对此,《天下收藏》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节目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事情原委正在了解中。 专家质疑 赝品90%以上是真品 《天下收藏》中,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
作为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并不以收藏品的惊人价值吸引观众眼球,而更加注重藏品的真假鉴定。可是,王刚的紫金锤到底是“护宝锤”还是“砸宝锤”,最近却引发争议,王刚被指在节目中砸碎了多件珍贵文物。节目组回应称鉴定过程严谨,每件文物经3—5位专家鉴定,不可能砸错。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
众所周知,作为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更加注重藏品的真假鉴定。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日前,首都博物馆(微博)(简称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
央视近期播出《寻宝·走进晋江》节目,某藏友展示一件青花热水瓶,声称它是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市场价值至少在100万元以上。他言之凿凿的“证据”,则是瓶底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 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 这一说法遭到出镜专家当场否定,“一般来说,没有把皇帝的帝号(写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没有这么写的。R...
看央视的宝贝节目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别的不说,至少它会时不时地弄出个莫名的小幽默逗你开心。随便举例,有一回,它漫不经心地就把与陆游、杨万里齐名的南宋诗人范成大改名为“范大成”(这大概是想当然吧,名曰“大成”的人多得不可胜数)。而前不久,它则将翰林院编修搞成“翰林院修编”!好一个“修编”,在下孤陋寡闻,几十年来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个官衔,不知是哪个朝代设的。有副名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可...
近日播出的央视《寻宝》节目中,一位藏友展示了所谓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青花暖水瓶,并称市价应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藏友言之凿凿,引来现场专家的调侃,称假若郑和地下有知,肯定会打喷嚏。实际上,类似的滑稽事在鉴宝类节目中出现已不是一回两回。本该富有文化内涵的收藏节目,也因为只围着藏品值多少银两打转,满场充斥着“铜臭味”。 不难发现,当下鉴宝类节目泛滥荧屏,且节目形式大同小异,请上几...
如火如荼的北京大学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活动正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为现场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带来一场名为《考古学是什么》的讲座,讲座后,他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过云楼事件背后的故事。 6月4日在北京匡时拍卖会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1.88亿元的价格成功拍下“过云楼藏书”,然而在6月12日,北京大学透露行使优先购买权对“过云...
上周六晚上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让人震惊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他说:“明代的时候没有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工艺,装开水进去用棉被包起来(用以保温)。”他还称这是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 该藏友的证据,是青花热水瓶底的文字:“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他觉得如果这是真品的话,市场价值应该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但青花热水瓶把现场的专家和观众都逗乐了。专家认为破绽...
电视鉴宝节目遭遇诟病由来已久,在笔者看来,这类节目在浮躁的舆论环境下已经逐渐偏离本质,更像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中国是文物大国,在盛世收藏的社会环境下,合理鼓励物质生活逐渐宽裕起来的人们进行收藏,既可以提高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又能够指导大众投资理财,原本是一举两得。 但现实是,不少电视鉴宝节目,一味向“钱”看,完全忽略了“美”。由此曝出的丑闻比比皆...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对当前个别电视鉴宝类节目乱象的整治措施,连日来在收藏界、鉴定界博得不少认同声。连一些参与鉴宝节目的专家都认为不能再这样误导下去了。 宁可说错 不可犹豫 上海古陶瓷鉴定家高阿申几年前曾是北京、湖南等鉴宝栏目的特聘专家,但最后他选择了离开。“怪就怪我不敢大胆说,”高阿申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就说一只明代瓷瓶吧,究竟是明嘉靖还是明万历的东西,我认为还需要商榷,但有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电视鉴宝收藏类节目不下20档,最兴旺时多达50档。“鉴宝”节目的繁荣使大批观众把目光投向了收藏市场,但也有不少观众对节目中那些藏品、专家信疑参半,觉得就像是娱乐节目。而事实上,也确实有个别节目在以“鉴宝”为噱头,过分关注文物的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乱象。 为此,国家广电总局日前联合国家文物局一起发出通知,再度强调了文物鉴定类节目的真实性,规定...
节目常以主持人棰砸赝品来制造高潮 近日,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同时下达多个文件,要求同时就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并对拍卖等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本报曾报道)。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马未都等相关业内人士,马未都表示,“不估价才能真正避免鉴宝节目过度娱乐化。” 近期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同时下达多个文件中,均要求同时就加强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要求各级广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