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观众看展 图为展出的鎏金铜牛。张若娴摄 “西夏的地理位置很独特,刚好把住了丝绸之路起头的那一段,它把(宋朝)通往异域的陆路交通堵塞了,客观上催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浙江省杭州博物馆副馆长余洪峰1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西夏王朝,前期与宋、辽鼎立,后期与南宋、金对峙,共历十主,享国189年。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文物、典籍等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曾经的古老王国被掩...
西夏国雄踞西北,其辖地西接玉门关,东靠陕山两省交界的黄河,北控今日的额济那旗以北的大漠,南锁萧关,地矿产说不上丰富,但也是种类繁多。 查西夏的一部字典类的工具书“番汉合时掌中珠”可知,西夏国内有植物上百种,动物几十种,矿产也有二十多种,其中额济那旗(属西夏时的白马镇燕军司)境内产水晶,也产玛瑙,笔者要介绍的这件质地优良的玛瑙小碗(图1),堪称其中精品。该玛瑙碗高3.8厘米,碗口直径9.8厘米,饼...
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杭州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于1月22日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机动展厅开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96件套,展品中不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从素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铜牛等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27件。从西夏文字、西夏工艺、西夏佛教、西夏建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西...
【摘要】西夏学与考古学关系密切,西夏学发轫于考古,没有相关文物、文献的发现就没有西夏学的今天。牛达生先生长期致力于西夏考古学,既是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参与者,又是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从文物考古入手,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以探究西夏历史的真实面目,在印刷术和钱币研究等方面卓有成效,蔚为大家。即将出版的《西夏考古论稿》(二)即是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又一次的结集,其认真的研究作风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风格在该书中...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8000多件西夏文献,不久前由宁夏档案馆投资50万元全部拍摄。16日,宁夏档案馆与北方民族大学签署协议,将用3年时间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归类、翻译、研究。 据北方民族大学西夏研究所所长景永时介绍,英藏黑水城文献的数量仅次于俄藏黑水城文献,总共约有8000件,西夏文约占总量的90%,此外还有少量的汉文、藏文文献。过去,我国专业人员曾用缩微胶卷拍摄过这些资料,但因为像素...
《西夏文物》甘肃编和内蒙古编共10册日前出版,这标志着我国专家学者对存世西夏文物开展全面调查、梳理和研究工作取得“开门红”,跨地区、完整的西夏文物资料体系和数据库有望如期建成。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夏学研究领军人物史金波担任《西夏文物》总主编。他说,越来越多的西夏文物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西夏王朝的认知,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极为重要的遗产。特别是对西夏这样缺乏文献记载的王朝,文物可视为西夏历史文化积淀...
“情系丝路 牵手宁夏—两岸文化联谊行”一行走进宁夏博物馆,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物、服饰、照片、文字的深入考察,感受宁夏灿烂悠久的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和丝路文化。 宁夏博物馆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自2008年起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蕴涵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贴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民俗文化。 据介绍,宁夏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四万件...
记者从6日举行的文物研究丛书《西夏文物》出版座谈会上获悉,《西夏文物》甘肃编和内蒙古编共10册已出版,这标志着我国专家学者对存世西夏文物开展全面调查、梳理和研究工作取得“开门红”,跨地区、完整的西夏文物资料体系和数据库有望如期建成。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历时189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西夏学研究领军人物史金波担...
于北宋、辽同时期还有一个北方政权,就是西夏。西夏人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因为在甘肃这一片,靠西边,所以叫西夏,它自己称大夏王国。西夏很有意思,它先后和辽、金对峙,后来被元朝所灭。西夏的政策也很有意思,不强烈,不攻也不守,就把着自己这块地。它享国时间也还算长,189年。一个朝代能扛住189年,也算不容易。 西夏没有修史,几近湮灭,很多中国人过去也不知道,甚至很多字典后面排的历史年表里都不排西夏...
科兹洛夫(右二)与探险人员。(资料图) 1908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顺利找到了哈日浩特遗址,其后几年,他从古城中盗走大量珍贵文物,一直到目前,由于掌握着这一批中国文物,俄国在研究我国西夏历史方面仍占一定的优势。 黑城子,蒙语哈日浩特,在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在额济纳河东岸、巴丹吉林大沙漠西北边缘。是700多年前西夏党项族所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所设立的12个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监军司古城。...
7月16日,一位参观者在拍摄一尊展品。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当日,主题为“大夏寻踪”的西夏文物精品展在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主要集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古发掘的西夏文物精品百余件,其中包括国宝级文物“鎏金铜牛”等,旨在让观众对西夏文字、西夏工艺、西夏佛教、西夏建筑有全面了解。 左上图为展出的“鎏金寒山铜造像”;右上图为展出的“绿琉璃伽陵频迦”;下图为展出的“琉璃四足兽”(拼...
鎏金铜牛参观者观看文物7月16日,“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院开幕,包括国宝“鎏金铜牛”在内的百余件西夏文物精品集中亮相,展示了古西夏王国在近两个世纪里所经历的沧桑与辉煌。 在展厅里,国宝级文物“鎏金铜牛”的两角弯出优美的弧度,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吸引了无数市民参观。据黑龙江省...
2月中旬,甘肃省博物馆组织该馆及省内其他文博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课题组,正式启动实施《西夏文物•甘肃编》课题研究项目。《西夏文物•甘肃编》课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拟通过全面收集甘肃省藏西夏文物的信息,以传世史籍与考古资料相结合,文物资料与前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多维度综合性研究,揭示西夏文物的总体特征。该课题的实施将对提高省博物馆的学术研究...
新华网兰州8月18日专电(记者 卫韦华)消失了四百多年的西夏文明有望被揭开神秘面纱,向世界展示这个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8月18日,“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夏王朝陪都所在地甘肃省武威市举行,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日本、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交流在西夏民族、地理、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