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10cm,口径0.6cm,足径2.8×2.1cm。 瓶呈葫芦形,小口,长方形足,瓶身两侧置二绶带状耳。通体施黄釉,以珐琅彩满绘勾莲纹。瓶身两侧上下开光,上部椭圆形开光内以胭脂彩绘山水楼阁图,下部海棠形开光内绘西洋母子图。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瓶纹样描绘细腻,尤其是开光内的西洋女子衣着华丽,因采用了西洋画的明暗透视...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清乾隆,高57.5cm,口径15.5cm,足径21cm。 瓶呈葫芦形,撇口,短直颈,圈足外撇。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颈部对称置夔凤耳,绘如意云纹、璎珞纹、蕉叶纹、回纹。上腹绘画吉祥云蝠纹,下腹绘主题纹样“八仙过海”。八仙身披彩霞、足踏祥云漫步海面。瓶足边绘锦地四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因“葫芦”与“福禄”音近,故葫芦瓶寓意“福禄...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3.6cm,足径8cm。 瓶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红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25.8cm,口径2.8cm,足径8.2cm。 瓶葫芦式,上小下大,束腰处模印莲瓣纹,瓶体两侧饰有细长的绶带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厂官釉为高温结晶釉,始烧于唐代。制作时将釉料中含铁、镁的着色剂挂于坯胎上,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釉面呈黄绿色泽,釉中散布不规则的黄色星点,有的酷似茶叶末,有的颇似鳝鱼皮,有的如蟹壳色,因此又有茶叶末、鳝...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双鼓腹,圈足。通体黄釉红彩划花装饰,口部为朵云纹,上下二段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上为四朵,下为二朵,束腰处绘缠枝灵芝纹。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其作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托出黄色的主题花纹,色调对比艳丽。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作。此...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明成化,高41cm,口径6cm,足径16.5cm。 瓶呈葫芦式,小口,束腰,双球形腹,圈足。圈足内无釉露胎。通体青花装饰,青花呈色蓝中泛灰。上、下腹部均绘缠枝莲纹,口部绘回纹、覆莲瓣纹,束腰处绘仰莲瓣纹和覆变形莲瓣纹,近底处绘如意云头纹。 此瓶形体秀美,上下比例协调,线条自然流畅,青花发色淡雅。传世的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多为盘、碗、杯等小件器皿,此器为当时较大的器物。葫芦与道教...
钧窑天蓝釉葫芦瓶,金—元,高25.5cm,口径5.2cm,足径10.9cm. 瓶呈葫芦形,上小下大,束腰,圈足。造型敦厚丰满,制作精致。从传世钧窑瓷器来看,葫芦瓶较为少见。通体施天蓝色釉,釉层肥厚,釉面匀净,釉色光亮莹润。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耳葫芦瓶,北宋—金,高15.8cm,口径2.8cm,足径5cm. 瓶呈葫芦形。小口,束颈,圆腹,圈足,颈置双环耳。通体施天蓝色釉,颈肩处饰数条淡紫红色斑块。 此瓶胎体厚重,胎质坚致,釉质莹润。釉面所饰流淌状的斑块似天际的晚霞,颇为绚丽。
明代青花瓷器烧制工艺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胎釉精细、色彩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传世的收藏品中也有很多这一段时期的珍品。今天小编带您鉴赏的是明嘉靖年烧制的青花福寿云纹葫芦瓶。 葫芦瓶由两截黏合而成,形如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明代葫芦瓶形状多样,有四方、六方、八方、多棱形等。此瓶高33cm,呈六棱形葫芦式,直口,长颈,平底。器身满饰福、寿吉祥文字,以云纹陪衬。造型构思巧妙,形体美观,胎白且...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双鼓腹,圈足。通体黄釉红彩划花装饰,口部为朵云纹,上下二段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上为四朵,下为二朵,束腰处绘缠枝灵芝纹。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其作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托出黄色的主题花纹,色调对比艳丽。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
——“九龙戏珠葫芦瓶惊现世珍宝昌,欢迎洽购” 一时间包括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各界媒体纷纷对此珍贵葫芦瓶进行了相关报道。 “此葫芦瓶壁上篆刻有9条龙,其中上壁4条,下壁5条,九龙在汹涌的海面上戏珠盘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九龙均为五爪回头龙,象征九五至尊,为皇家御用品,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和葫芦瓶的珍贵。该藏品铸艺精巧,整体鎏金,外形美观大方,藏界罕见,成为一种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
约一万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开始种植葫芦,这不仅为浙江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也为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葫芦瓶所展现。在仰韶文化彩陶中有大量葫芦陶瓶,其优雅的造型、鲜艳的色泽,显示出中国原始先民卓越的创造才能,特别是在半坡类型中,葫芦瓶更为多见,葫芦可能是当时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之后随着瓷器的烧成,陶瓷葫芦瓶的烧造也比较常见。 葫芦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葫芦之名在唐代开始流行,因其连绵的藤...
这件紫定葫芦瓶,色相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紫色,而是酱色釉。古色古香,通体气派。 葫芦瓶的主人曾抱着这把家传的老瓷器,虔心走访了七八个知名专家,得到的答案均是,没见过,不好说。直到碰到了瓷器鉴定家陈志钧老先生,他对这件造型雅致的器物颇有兴趣,才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陈老认为,虽然葫芦式造型始于唐代,是汉民族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而发明的奇特样式,但这是一件宋代的瓷器。 据一些学者的结论,紫定...
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 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双鼓腹,圈足。通体黄釉红彩划花装饰,口部为朵云纹,上下二段主题纹饰绘缠枝莲花,上为四朵,下为二朵,束腰处绘缠枝灵芝纹。自上至下有六道弦纹,把纹饰分为五层。其作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托出黄色的主题花纹,色调对比艳丽。这种“黄上红”技法为嘉靖时期专用,后世少有仿...
葫芦者,福禄也。古代起中华民族就有一个特殊思维方式就是事物的象征意义,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瓜藤绵延,人们赋予它多子多福、福禄万代的美好寓意。葫芦造型优美,总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在他看来,手把葫芦,纵酒于山水之间,那是人生的超然逸趣。无论给予葫芦何种想象和寓意,吉祥的葫芦满足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