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王建江父亲工作情景 缂丝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昨天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人王建江风尘仆仆赴京修文物。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引入社会人才修复文物,王建江也是江苏省唯一一位被请进故宫修复文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巧的是,他的祖先就曾长期在宫廷里制作龙袍,此次,他将与自己的祖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交流”。 据悉,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存在...
已修复的《百子图》局部 昨天,苏州祯彩堂耗时21个月完成了明代缂丝精品《百子图》的整幅修复工作。经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鉴定,《百子图》是一件明朝缂丝精品,距今约500年。作品长225厘米,宽170厘米,上端有双凤朝阳图案的引首,主体部分缂织有嬉戏玩耍、抚琴吹笛的一百个孩童,这些孩童均身着彩衣,形态生动;另外还有假山、溪流、水榭、板桥,以及麒麟、梅花鹿等动物,色泽层次丰富,技法娴熟。 据介绍,修复...
王金山缂丝作品 金地牡丹六扇屏风(局部) (记者 丁旭):缂丝,是中国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织造工艺,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常用来织造皇帝皇后的服饰、御真(御容像),也用来摹缂名人书画。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缂丝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 缂丝因为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
到底还有什么,能难得倒女人的一双精巧手。透过缂丝,我们隐约看到古时的绣女们坐在织机前,织梭飞舞,彩丝飘扬,一段精美卓绝的织绣艺术品便随着织机的咔咔声缓缓而出……千年以后,这一段段遗存下来的美丽仍然让今天的人们惊叹和感慨。 文_子健 正如我们今天对美女的认知是“白、富、美”一样,“德、言、容、工”便是古人眼里看美女的标准了,女红不仅能反映女子是否心灵手巧,还能够在宁神静气中,陶冶心境和心智,...
故宮藏宋代缂丝花鸟 朱克柔缂丝山茶图 唐代缂丝:多为实用品,色彩层次较为简单 唐代的缂丝多为丝带等实用品。缂织技法主要受织成锦和纬锦方法的影响,一般以齐缂或平缂为主,花地之间的交接处,尚有明显的缝隙即“水路”。此外,还有掼缂、构缂和搭棱等几种缂织技法。唐代缂丝的纹样题材一般以简单的几何形花纹为主,色彩主要是平涂的块面,还没有使用晕色匹配,故色彩层次不够丰富,但有...
王建江展示“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李克祥摄 15日,在苏州相城王氏缂丝工坊内,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展开一件“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讲述了复原这件龙袍的艰辛历程,以及传承缂丝技艺的不易。 王建江介绍,他是受首都博物馆的委托复制这件龙袍。从2009年10月起,他和另外3人历时2年3个多月才全部完工。其中光是打样,他就来回6次赶赴北京与原件进行对比。“不管是材料、图案还是色彩,我们都要做到...
清代的佩饰种类及样式都很多,形状小巧,材质多样,有翠玉、青金石、金嵌绿松石、檀香木、金铂、金星石珐琅、珊瑚、玻璃等等不同材料。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刺绣小品,其中有香囊、香袋、扇套、眼镜盒、表带、火镰袋、斋戒牌等。这些都是清代佩挂在腰间的佩饰,无论男女都作为随身携带的赏玩之物,晚清尤为盛。此图为缂丝眼睛盒(实物)。
• 此套屏风巧夺天工,集雕刻、缂丝、漆艺与宫廷绘画等工艺于一身,堪称清初装饰艺术的巅峰之作 • 该屏风高2.9米,长6.1米,涉及多个宫廷作坊的工艺,应是皇室特订的节庆礼品 香港 – 佳士得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春拍谨订于6月1日 (星期三)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当天将推出一套弥足珍贵的清康熙/雍正酸枝镶缂丝绢绘六十寿屏风,该屏风高2.9米,长6.1米,集雕刻、缂丝、漆...
上海世博会金奖作品大型缂丝地屏《贵妃醉酒》昨天首次亮相京城,在北京国粹苑展出。该作品作者之一、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曹美姐昨天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加强对我国传统缂丝丝织工艺的保护。 “缂丝”作为我国传统的丝织工艺之一,传世实物最早见于汉魏之间。由于工艺复杂,缂丝存世精品极少,民间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200...
陈文在对《百子图》进行科学测量。 姚永强摄苏州缂丝艺术家再迎新挑战明代瑰宝《百子图》开始修复(记者苏雁 通讯员姚永强)继半个月前成功修复明代缂丝精品《群仙祝寿图》之后,苏州市祯彩堂的缂丝艺术家们又迎来了从业历程中的一次空前挑战——修复另外一幅更加残缺的明代缂丝艺术瑰宝《百子图》。近日,祯彩堂负责人陈文向记者展示了这幅待修复的艺术珍品。《百子图》高210厘米,宽170厘米,是...
宋缂丝萱蓉芝秀图缂丝,又称“刻丝”、“剋丝”、“克丝”, 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丝织品。从外观上讲,缂丝织物似与常见织物没有区别,然而缂丝织造过程却含有很多特殊性。缂丝融丝织工艺技巧于一身,堪称“织中之圣”。因它的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历代人们把它与黄金价值相等同,“一寸缂丝、一寸...
缂(kè,同:刻)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明周祈《名义考》:“刻之义未详,《广韵》‘缂、乞格切,织纬也’。则刻丝之刻,本作缂,误作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