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门巴族聚居于喜玛拉雅山脉南坡的门隅地区,因山高谷深,道路艰险,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历史上被宗教徒称为“培域吉莫穹”,意为“隐秘的乐园”。还有一部分门巴族因历史上东迁则与珞巴族比邻定居于墨脱。也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而将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相接处切割南流的峡谷纵横堵塞而成的孤岛地区。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门巴族社会还处于由母系氏族制刚过渡到父系村社制阶段。故而原始宗教祭礼习俗及其文化形态,特别...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纳西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两句话,准确地表明了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纳西美补迪”,即“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纳西美补若”,即“纳西人是祭天的子民”。祭天传统的初始,在纳西族创世史诗《崇般图》(《创世纪》)中有神话式的述源:崇仁利恩和衬红褒白从天上迁居到人间后,久...
用玉祭神由来已久。《周礼》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玉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种礼制历代帝王郡得遵循。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重视礼制,“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研究”,古礼:“玉帛,玉三等上帝、苍璧;皇地祗;黄琮;……,洪武元年(1368年)追尊田庙谥号,册耆用玉”。明代玉器与祭祀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玉...
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城出土大型骷髅塔,原以为有助揭开墨西哥古文明祭祀文化之谜,没想到随着发掘深入却浮现出更多疑点。 自2015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城阿兹台克大神庙附近的圆柱体建筑中发现650多个呈塔状摆放的骷髅头骨和数千骨骸,其中大多与石灰岩融为一体。 这些骷髅头骨和骨骸可能是传说已久的大型骨头塔的组成部分。根据16世纪入侵墨西哥并导致阿兹台克文明消亡的西班牙殖民者叙述,墨西哥古文明有...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此前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陶片进行分类整理时,从几块汉代陶缸(瓮)的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的陶文,书写字体近似汉隶。这是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首次发现“畤”字陶文,是迄今为止对“畤”文化遗存属性判断的最直接实证。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是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大型祭祀遗址,曾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于今年6月初启动了血池遗址...
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蚌埠开幕。当天,中国考古学会发布新一轮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不仅双墩文化刻画符号是探索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而且新发现的一处人工堆筑台基表明,该处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祭祀活动。 刻画符号系统举世罕见 双墩遗址是安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300年,不仅将安徽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而且这个是目前...
素有考古奥斯卡之称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2日在北京揭晓,陕西省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跻身前十。 本次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共25项,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陕西、湖南、山西、新疆、安徽各有两项入围终评。与陕西省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一同入围的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考古项目,遗憾的在终评阶段与大奖失之交臂。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西北...
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善达古庙于阴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2月17、18)两日举办一年一度祭祀敖包法会活动。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届时人们身着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伴随着寺院僧人诵经祈福、消灾提运的仪式,在神圣的敖包前奉献哈达、奶酒、酥油等食品来祈求平安、家乡风调雨顺。祭敖包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爬山、摔跤、拔河、跳绳等传统体育活动。 乌拉特后旗善达古庙,又名萨拉达布庙,位于乌拉特后...
高庄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北侧,常州路东侧,东邻须水河,为河边二级台地,地势西高东低。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 年元月至2016 年7 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发掘面积4500 平方米。遗址内发现遗存年代主要为商代晚期,另外还有部分汉代、西晋、唐代、宋代、清代等不同时期的遗存,以商代晚期遗存最为丰富。 发掘共清理商代灰坑172 个、房址15座、墓...
大祭祀仪式彩排现场。钟欣摄 记者24日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获悉,该馆将于1月28日至30日(即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三星堆大祭祀”,为全球华人祭祀祈福。 “三星堆大祭祀”是蜀地人民仿古人之仪典,表今人之追思,感天地之厚德,祈来年之福荫的新年祭祀祈福活动。2017年大祭祀仪式,主题更明晰、内容更丰富、仪式更庄重。仪式按照人、地、天三大主题,追思先祖、祭祀天地神祇,祈运纳福。 ...
12月14日,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副局长罗文利、副巡视员呼林贵以及局机关相关处室成员,专程前往凤翔县柳林镇,考察正在发掘中的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赵荣一行首先考察了血池遗址的祭祀坑发掘区,随后又登山前往夯土台发掘区,听取了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领队田亚岐研究员关于多年来为探寻这处重要遗址过程的详细汇报。赵荣指出,血池遗址设置于雍城郊外,系当时国家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固定场所。尽管古代文献对此记...
由坛、壝、场构成的“坛场”,符合文献“封土为坛,除地为场”的记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12月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对外披露,该省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取得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是首次在雍城郊外发现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是由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大型祭天固定场所。 据介绍,这是正史记载中关于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常常通过祭天活动以表达“与天滋润,强国富民”的愿景。12月5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专家在我省宝鸡市凤翔县雍山上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大型祭祀遗址。这是首次在秦雍城郊外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明确的由多位秦国国君和西汉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级大型祭祀场所。 雍城首次发现 ...
【摘要】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商代高等级墓葬的墓上建筑遗存,文章认为这些墓上建筑就是陵寝制度中"寝"的起源,同时也可能兼备"堂"的功能,从而确认陵寝制度的渊源可上溯至商文化时期。另外,文章认为,殷墟西北岗发现的大批祭祀坑,虽然是商王室的公共祭祀场所,但也应该是针对墓主的,因此可以确认商代时期应该已经存在墓祭。 【关键词】商代墓葬 陵寝制度 墓上建筑 墓祭 ...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刘瑞一行在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陪同下,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进行了考察。 刘庆柱一行在位于南指挥镇的省考古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观摩了血池遗址近期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认为出土的玉人俑、青铜车马饰件、瓦当等遗物对遗址的性质及年代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在考古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