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0日,宁波市“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数据库管理平台操作培训如期举行。培训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解说和实际操作指导,涉及文保单位基本信息管理、项目概括管理、业务初审、流程管理、经费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模块。 此次培训后,宁波市“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数据库管理平台将正式开通运行。该数据库管理对象,一是“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工程,工程类型包括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迁建工...
9月9日上午,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暨“三位一体”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市行政大楼召开。黄岩区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市农办、市农业局等多个部门建言献策,为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推进我市“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从2012年排查的情况看,我市有171个历史文化村落列入全省保护利用数据库,数量居全省第二,这些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台州的文化记忆和...
记者近日从杭州市园文局了解到,今年杭州市将完成对所有可移动文物的系统录入建档工作,建立一个大数据库对其进行预防性保护;同时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时监测。 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对文物的修复年限进行科学分析,比如青铜器、木器等经过多少年需要维护,而不是等到破了才修补。 除了可移动文物之外,不可移动文物也将建立数据库,主要针对文保建筑、地面地下的遗址文物...
据黄山政府网消息,黄山市目前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325个,种类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为避免诸如依靠口传必授方式传承的非遗遗产消失,运用数字化技术等科学手段保护保存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8万元,由世行贷款资金投入,目前已完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招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该项目主要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
小到一块石头,大到一幢建筑,以后杭城的文物,只要通过“大数据”一查便知。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文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了保护文物,杭州将搭建一个文物的数据库,不仅仅有博物馆里的各种“宝贝”,而且还有大家特别感兴趣的古墓葬、古遗址、文保点等,预计明年建成。 各种文物网上一查便知 假设你现在身在西湖边,一幢老房子出现在面前,你想知道这幢房子的“前世今生”,然而周围却没有人能...
记者从16日开幕的第20届中国吴江“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上获悉,为做好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同济大学规划专家工作站落户此间,并将领衔建设同里古镇文化遗产数据库,收集记录当地历史地图、人口变化、经济变化、建筑物修缮等信息。 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同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陈建忠介绍,同济规划专家工作站将在未来3年内,为古镇核心区建立房产申遗数据库和同里档案馆,记录每一幢古...
济宁市档案局第二批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录入现场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市档案局将加强和规范农村村级建档工作,做好全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验收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配合省档案局完成《齐鲁记忆·山东档案珍品丛书》的编撰工作,为文化建设服务。 今年,市档案局将全力推进档案馆库建设,根据“鲁办发[2015]40号”文件提出的“力争用三到五...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文物工作,对加强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提出明确要求。专家指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文物登录制度 会议强调,文物工作重在保护。近年来,多地出现文物年久失修,亟待抢救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拆真建假、大造假古董等行为,...
日前,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验收会议召开。 2010年底,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正式开通运行,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全市各级文保单位(点)已通过验收的“四有”记录档案。依托的行业标准主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及《著录说明》。2014年9月,国家文物局对以上工作规范和著录说明进行了局部调整。结合此次调整及多年来运行情况,市文保所组织相关人员和专业技术公司对...
30日,记者从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了解到,目前中国最大的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已收纳638种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总字数约6000万字,现面向藏医药研究者、教师、医生等开放。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藏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工程负责人扎巴介绍,该数据库始于1987年开始的在中国各藏区以及英、美、意、日等国开展的藏医药古籍文献搜集,截至目前,已搜集古籍文献2000余种。 2003年开始...
记者2日从“贵州民族古籍工作三十年”座谈会上获悉,贵州将建立民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使贵州民族古籍的完整家底系统化,将全省民族古籍工作的资源和成果以目录的形式建立相应的数据搜索信息库,实现民族古籍的数据化。 “古籍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各个民族的先辈们用生命和智慧谱写的历史,不可再生,弥足珍贵。”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和平表示,保存好古籍,就意味着留住了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 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是...
从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江孜县藏式卡垫织造技艺、桑珠孜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等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再到达瓦平措、次多、吉中等非遗传承人……无一不展示着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喜人。 截至去年年底 落实非遗项目保护经费1532万 据了解,截至2014年年底,日喀则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与非遗名录项目1项3个点;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项目17项、非遗代...
云和作为抗战省会所在地,留下了报纸、期刊、专著、题刻、遗址、文物、人物的图片等大量原始的出版物。日前,随着《云和抗战文化》数据库的顺利建成,这些珍贵的史料通过拍摄、扫描、文字识别,全文数字化后,实现内容的显示、检索功能。 《云和抗战文化》数据库分为烽火省会、铁血捍卫、浙铁纪事、细菌侵略、人物履历、红色印记、抗战研究七大板块。整个数据库的建设分别采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来体现。目前数据库已达到6...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马德日前向中新社记者透露,经过近3年挖掘整理,现存于敦煌的550余件敦煌遗书完成数字化处理,今年要把甘肃省藏的敦煌遗书基本完成数字化处理,明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流散于国内外各地所藏的敦煌遗书数字化整理。 敦煌研究院正在进行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旨在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部文物、文献的电子图片库及其释文、研究文献索引等相关信息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有利于永久性保存,并且可提供...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省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古纸质档案资料。12月24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已经建成“湖南考古遗址文字档案电子资料数据库”。 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1951-2014年间,湖南400多个考古遗址或调查发掘项目文字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工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