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6日,记者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可移动文物普查队获悉,近期该单位在玉树州囊谦县境内博日寺遗址残垣断壁发现一处壁画,经中国首都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初步鉴定为明代早期杰作。 博日藏语意为“经函”,该寺创建于吐蕃时期,其位于玉树州囊谦县,距县城60多公里,遗址分布在悬崖峭壁间,海拔高度约4100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东主才让介绍,...
26日,记者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可移动文物普查队获悉,近期该单位在玉树州囊谦县境内博日寺遗址残垣断壁发现一处壁画,经中国首都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初步鉴定为明代早期杰作。 博日藏语意为“经函”,该寺创建于吐蕃时期,其位于玉树州囊谦县,距县城60多公里,遗址分布在悬崖峭壁间,海拔高度约4100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东主才让介绍,博日寺建寺之...
这几天,远安花林寺宝华村一组有点热闹,不少人慕名前来看这挖出的石龟。 原来,宝华村搞建设开发,村民在平地时,意外挖出石龟。施工就此停止,经上报,宜昌市文物部门到现场勘察后,发现此处系一明代遗址。 而昨天,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此处系宝华庵遗址,据现场资料看,地下有地宫,其中埋葬物含“舍利子”,但碑文上的记载却充满谜团…… 7日,宜昌市文物部门对远安县宝华村的宝华庵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
内蒙古包头市文物管理处17日下午对外发布,包头市文物工作者近日在九原区发现一处西夏时期寺庙遗址,该遗址规模宏大,文化遗存富集,这是包头地区首次发现西夏遗迹。 据介绍,该寺庙遗址坐落在一处半山腰上,可分为三层,每层都发现有建筑基址,地表都散落有大量的砖、瓦、绿琉璃建筑构件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瓷瓦,此类瓷瓦在包头地区十分罕见。 文物工作者发现琉璃瓦当为黄、绿、白等颜色,还有...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日向公众透露了有关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在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首次发现一处兴建于唐末的寺庙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晋阳古城整体布局的导向,以及下一步的发掘有着重要作用。 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距今2500多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氏起家的地方。在唐朝是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的北都。它经历了春秋初建、北朝繁荣、唐代鼎盛,在宋初遭火焚水淹后尘封于地下。此次发现的寺庙...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晋阳古城遗址发掘。 韦亮 摄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现场。 韦亮 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4日向公众透露了有关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在晋阳古城一号建筑基址首次发现一处兴建于唐末的寺庙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晋阳古城整体布局的导向,以及下一步的发掘有着重要作用。 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距今2500多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氏起家的地方。在唐朝是与京都长安、东都...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在对晋阳古城进行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处唐末至宋初的寺庙遗址,不仅对研究晋阳古城城市布局、唐代建筑等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证明晋阳城被火烧水灌后依旧有很多居民频繁活动。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始建于春秋晚期,毁于宋太平兴国四年,连续使用近1500年。晋阳古城大遗址总面积200余平方公里,由城池区遗址、墓葬区遗址和宗教祭祀区遗址三部分组成。2001年晋阳古...
11日起,赵县文物旅游局(以下简称县文旅局)在赵县杨扈东门村村东的古寺庙遗址中,挖出赑屃、石碑、石像等多个文物。昨日(10月30日),河北省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到该村对出土的文物进行现场鉴定,发现出土的这些文物均属明代物品,其中,石像为道教物品,其他佛像等均为佛教物品。 省文物专家正在鉴定出土的石像 昨日10时40分许,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的相关专家赶到赵县杨扈东门村村委会。记者发现,出土的...
10月11日,赵县杨扈东门村村东梨 树 林中,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测量出土赑屃的尺寸。 10月10日上午,记者从赵县文物旅游局获悉,当地文物工作者在该县一村庄发现一尊驮着石碑的赑屃、一尊佛首和三座石质坐像,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古寺庙遗址。 据悉,这批文物是在赵县范家庄镇杨扈东门村村东梨树林的一个大土包中发现的。“此次发现的这尊赑屃雕刻活灵活现,头上还长着两只‘耳朵...
10月11日,赵县杨扈东门村村东梨 树 林中,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测量出土赑屃的尺寸。(河北日报记者赵威 摄) 10月10日上午,记者从赵县文物旅游局获悉,当地文物工作者在该县一村庄发现一尊驮着石碑的赑屃、一尊佛首和三座石质坐像,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古寺庙遗址。 据悉,这批文物是在赵县范家庄镇杨扈东门村村东梨树林的一个大土包中发现的。“此次发现的这尊赑屃雕刻活灵活现,头上还长...
11日起,赵县文物旅游局(以下简称县文旅局)在赵县杨扈东门村村东的古寺庙遗址中,挖出赑屃、石碑、石像等多个文物。(本报曾连续报道) 昨日(10月12日),记者从赵县文旅局了解到,截至昨日12时许,他们对古寺庙遗址的挖掘工作已经结束,并未发现更多文物。 目前,在该遗址发现的文物均将送至杨扈东门村村委会的院内,村委会派专人进行看管。 赵县文旅局副局长郑永军告诉记者,县文旅局还将针对此次赵县县政府...
雨后,墙壁露出三“佛首” 8月21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保所传来喜讯,一场大雨过后,南响堂石窟寺遗址一厢房墙壁惊现三尊“佛首”,造型精美并留有彩绘痕迹,颇具北齐遗韵。这是响堂山石窟20年来首次发现佛首,为研究北齐佛教和响堂山石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响堂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
阿富汗考古学家正在遗址现场发掘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今年5月在阿富汗探采铜矿期间,意外发现一座2600年前建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寺庙遗址,并在内部发现超过150尊珍贵佛像。 发现遗迹的矿场是位于喀布尔以南30公里的艾娜克铜矿,蕴藏量估计达600万吨,市值数百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未开发铜矿。中冶2008年与江西铜业联合收购开发该矿,原定于2011年底投产,是阿富汗历来最大笔外国投资项目。 这座佛寺...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2011年5月在阿富汗探采铜矿期间,意外发现一座2600年前建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寺庙遗址,并在内部发现超过150尊珍贵佛像。报道说,这座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佛教寺庙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南部30公里处,目前,有18名来自阿富汗以及法国的考古学家正带领工人们在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现场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工作。图片拍摄于2011年11月23日,阿富汗考古学家正在遗址现场发掘。 法国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