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匠心传承——徐竹初、徐强父子木偶艺术展”,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历时两个月,将展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漳州木偶雕刻家徐竹初与其子徐强300多件作品。这是他们历时三年精心准备的漳州布袋木偶以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雕刻作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个人艺术家举办的展览时间最长、展览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
玉器雕刻和一般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点:材料的稀有与珍贵,再有就是雕刻上的不可随意性。毕竟,玉雕是先有材料,后有创作形体的,就是说人们往往是根据一块玉材的形体、颜色、硬度去联想创作形体的,这有点像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现代意义上的雕塑是移植过来的,作为国家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与传统意义上的牙、骨、玉雕一直是并行发展的。解放初,这种现象被人为的改观了,美协、...
在中国古代,猪的名称甚多,而流行最广者则为彘、豕、豚。中国古代猪的雕塑艺术起源,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距今约八千年左右的两件陶塑猪首,是迄今中国发现时代较早的猪塑艺术品。在各种古代猪的雕塑艺术品中,以玉猪雕刻最具艺术价值,极富艺术魅力。虽然猪的雕塑造型在各个时期多有发现和出土,但作为玉猪雕刻,最早出现却是在红山文化以后。 约公元前3...
“反瓷”又称“生瓷”,最早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景德窑,至清乾隆晚期,瓷艺彩绘华美绝艳,如云霞夕照,惜近黄昏,嘉道以后渐次衰微。此时,一股反瓷雕瓷之风蔚然兴起,佳作纷呈,名匠辈出。 今推献一件清代嘉庆时期反瓷雕刻山水人物砚台(见图),尺径为15×10厘米,砚盖以墨彩绘山石、树木、楼阁、人物为主体图案与雕刻花饰底纹相间,可谓匠心独具;近处树丛茂密,枝叶繁盛,远处峰峦起伏,绵延逶迤;楼阁线条劲挺,棱...
走进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派雕刻博物馆,记者的目光顿时被一排排精细的门楼木雕、历经岁月斑驳的石雕和纤毫毕现的竹雕所吸引。 徽派雕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有砖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几种艺术形式。徽派雕刻博物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洪建华于2013年筹建,2017年正式开放运营,并于10月底举行第67届世界小姐巡游和体验活动,向全球126个国家的来宾展示了徽派雕刻。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沿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振翅起飞,成对称形。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构图对称和谐,线条生动流畅,给人以欣喜向上的感受。这是在当时金属工具尚未出现的条件雕刻出来的...
说起德化窑的瓷塑,最先进入我们脑海中的一定是那些或坐或立、慈眉善目的白瓷观音。这些造像不仅面部刻画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件渡海观音立像。 此像高43厘米,头部盘发高髻,披巾垂肩,长圆脸,丰腴端庄的容颜,五官清秀细腻,双眼低垂,似凝神静思,显露出安然宁静的表情,双唇紧闭,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观音着袒领宽袖衣,胸部微露,胸前...
我国玉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质地温润细腻、造型精美的玉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为收藏爱好者所喜爱。目前,材质好的玉主要来自两个地方:我国新疆的和田玉和缅甸的翡翠。和田玉以白色为主,用于收藏的多为这类玉;翡翠以绿色为主,多用于装饰。 据专家介绍,玉器质地晶莹、造型优美,是人们观赏和收藏的“长物”。人们通常乐意收藏古代的玉器,而且多是收藏宋元明清的,更古的玉器很难判别真伪。收藏现代玉器...
在我国服饰佩戴艺术中,翡翠饰品的流行曾盛极一时。翡翠饰品材质优良、形制丰富,雕刻技法多样、题材讲究。浓绿圆润晶莹的质地,加上精美的雕刻,赋予了翡翠饰品人格化的文化象征意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翡翠文化,戴玉、赏玉、玩玉之风盛行。 民间认为翡翠有祈福纳祥、避邪消灾之功能,由于表达了老百姓的普遍愿望,翡翠饰品被广泛接受并佩戴。翡翠饰品往往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我国传统...
这是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永久藏品,由著名画家,微雕大师王东升亲自执笔的毛主席诗词全集。三块红色的寿山石,472平方厘米,收录了毛主席各个时期公开发表的诗词作品119首,共计8000多字。 微雕作品《毛主席诗词全集》 说起这三块石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在其他人眼里,这只是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微雕作品,但对王老师来说是却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个梦想,一个夙愿,承...
这件郎世宁的嵩献英芝图插屏雕刻,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使用了绘画作品作为雕刻蓝本。绘画作品有着更复杂的构图关系,而且层次非常丰富,每层之间有交叉、有过渡,绘画的表现力很丰富。同时,也给雕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绘画依靠线条和色彩表现意境,而雕刻只能依靠深浅的层次再现绘画的意境。雕刻方面,嵩献英芝图紫檀大插屏在物体细节上极尽精细之能事,尝试创新的雕刻手法,从模拟外形到模拟质感,让鹰的外貌毫发毕现...
阳春5月,北京迎来了世界级重要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60多个国家的有关部门及国际组织来到北京,中国风采也再一次震撼了整个世界。而自两千多年前,作为“一带一路”的源始,中国的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联系中西方文明的伟大使命。一条数千公里长的道路之上,绽放出了众多明珠般璀璨的文明,令人神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落幕,5月16日,“龟兹壁画/葫芦雕刻作品艺术展”...
象牙自古就拥有“有机宝石”美誉。自商周开始,象牙就以其光洁如玉、坚实细密的质地而被王公贵族制作成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象牙笏板”,而到明清时期,象牙与雕刻艺术的结合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 象牙雕刻明清鼎盛 象牙雕刻自唐代开始已闻名中外,到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其中明朝的象牙雕风更加圆润细腻,而从清朝开始象牙微雕开始繁荣,曾经涌现出许多微雕名家巨作。 在记者面前,一字儿摆开两件象牙雕件...
“锯山村不但有极具当地特色的‘大肉会’,还有一处占地很大的老宅院,村民称为石家大院,据说建于清代。”日前,记者接到广元市林业局驻锯山村帮扶干部、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苟忠贵的爆料称。3月4日,在苟忠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广元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的“石家大院”,一探究竟。 川北民居 院落雕刻细腻巧夺天工 4日,记者跟随苟忠贵来到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石家大院,记者看见大院门前左...
遗产编号 ⅷ―22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白水县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马金财 申报日期 2007 “木头不是死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还有它被晒得爆裂的声音,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木雕家使它换了一种形态,继续生存,正如生命长存。”一位木雕收藏者的一番话,说出了木雕的价值所在。 白水县雷牙乡农民马金财致力于木雕文化艺术事业,他研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