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套深蓝色、超规格、线装六开本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简称《清华简》)近日正式出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将这部珍贵历史著作命名为清华简《系年》。清华简《系年》共有138支竹简,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全篇共分为23章,概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促,但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秦人从哪里来,秦文化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激动地看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事实证明,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真正的古文《尚书》命运多舛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
二○○八年七月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性质主要是经、史一类书籍。其中有一种保存良好的史书,暂题为《系年》,一共有一百三十八支简,分成二十三章,记述了从周武王伐纣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史事,将作为竹简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第二辑发表。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系年》有许多可以补充或者修正传世史籍的地方,有时确应称为填补历史的空白,关于秦人始源的记载,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知道,西周覆亡...
完成一场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之后,年逾古稀的李学勤拒绝了工作人员帮他提公文包的要求:“我一定坚持自己背书包,直到不能背了为止。”面对现场听众一些琐细而基础的问题,这位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的清华教授仍保持着谦和与平易。在仔细倾听、条分缕析地给予解答之后,总不忘了加上一句:“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是不是对,请各位指教。”此后...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郭海军/摄 经过近两年努力,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今日在京发布。此次发布的成果中,不仅包括载有失传了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还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同时将有助于解决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 据了解,本次问世的清华简共60余篇文献,计划出版15辑整理报告,首批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
最近,“清华简”整理又有重大进展。记载周武王征伐耆(qi即黎)获胜以后,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的《夜》简文中,发现了周公所作《蟋蟀》一诗,与《诗经·唐风》中《蟋蟀》风格主旨非常近似。迄今为止,《夜》简文已经整理出3首《乐诗》,前两首是: 周武王致毕公: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
周文王的遗言到底交代了什么?周武王的乐诗写得怎么样?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记载着什么?“清华简”的第一册整理报告将在今年年底出炉,届时这些千古谜团将云开雾散。 正如王国维所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竹简上记录的“经、史&...
“清华简”拍摄存档。郭海军/摄 周文王的遗言到底交代了什么?周武王的乐诗写得怎么样?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记载着什么?“清华简”的第一册整理报告将在今年年底出炉,届时这些千古谜团将云开雾散。 正如王国维所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
“清华简”拍摄存档。郭海军/摄 周文王的遗言到底交代了什么?周武王的乐诗写得怎么样?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记载着什么?“清华简”的第一册整理报告将在今年年底出炉,届时这些千古谜团将云开雾散。 正如王国维所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R...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所有2388枚“清华简”至少有63篇书,许多记载内容前所未见,有的史料价值“无法估量”,将为学术研究提供崭新材料并拓展出许多新课题 “‘清华简’初步释读工作正不断展开,首册整理报告的9个篇目已基本拟定。其中,《尹诰》真本出土,意味着时隔两千年之后,真正的古文《尚书》首次‘重见天日’,具有重...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人们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这批竹简是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赠抢救,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的。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据清理,清华简中整简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简的形...
图为入藏清华大学的“清华简” 去年7月,经由校友捐赠,一批流失海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当时经全国11位权威专家学者观察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批竹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世所罕见的重大发现。”随后,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清华简的释读工作从今年3月起启动,目前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清华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密码”?专家已经&...
日前,清华大学公布了“清华简”首批被释读的篇章。首次公布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周文王对武王说的遗言,另一篇是武王宴请伐耆国归来的周公等人的乐诗。这两篇文章都是首次面世,对中国历史研究有重大意义。 “清华简”已2300岁 去年10月23日本报曾报道,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的2000多枚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其中包含已失传的上古《尚书》篇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昨...
2011年将迎来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在昨天的政协分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透露了百年校庆的准备内容,将建立新清华学堂和清华博物馆这些新标志建筑。 新清华学堂将落成 众所周知,1911年清华大学成立时,在清华园内有一个清华学堂。在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前,清华大学已开始在校园中部建造一个新清华学堂,将在2011年初百年校庆前落成。 关于新清华学堂的风格,顾秉林透露将会让人R...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