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张伯驹和夫人潘素青年张伯驹张伯驹演出《四郎探母》剧照。余叔岩饰杨延昭(左),张伯驹饰杨延辉(右)。北京后海银锭桥往西不远,南沿26号的一家民宅并不引人注意,只有门楼左侧砖墙上一块新装不久的石牌提醒路人,这里是“张伯驹潘素故居”——在后海的众多名人故居中,这个小院鲜为人知。见面约在上午九点,此时银锭桥下的人力车夫已经开始排队等客,后海正准备迎来新一天的...
上世纪30年代的张伯驹晚年的张伯驹张伯驹与宠物猫我二十出头时,有幸拜张伯驹先生为师。上世纪70年代,张伯驹先生从吉林回北京后,有一次在昆曲艺术家白云生先生的追悼会上,我见到了张伯驹先生,鼓足勇气走到他面前说:“我想跟您学诗词,不知您肯不肯教我?”老先生拄着拐棍也没看我就说:“行,学诗词要多想、多做,有时间到我家去吧。” 先生常说:系裤带比作诗难 ...
张伯驹潘素潘素的《崂山潮音瀑》 说起张伯驹,很多人都知道,他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一生痴迷于文物书画的鉴赏和收藏,他从30岁开始收藏古代书画。为了珍贵文物不外流,他不惜一掷千金。他曾收藏过的重要古代书画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
张伯驹潘素夫妇 4月28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座谈会由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主持。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张伯驹先生(1898-1982)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文化名人和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他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张伯驹先生自年轻时起,为避免珍贵文物外流,和夫人潘素斥巨资购藏大...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张伯驹潘素书画展”,23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张伯驹、潘素伉俪创作的45组书画作品以及相关历史图片、手札及其著作和传记等。 张伯驹为我国知名书画鉴藏家。1956年,张伯驹、潘素夫妇将包括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黄庭坚《诸上座帖》在内的8件顶级国宝书法藏品...
故人何寂寞 弓弦胡同1号来头不小,原是李莲英的宅第,据说格局模仿颐和园排云殿,慈禧曾亲自前来参观并赞不绝口。后来,张伯驹购下这大宅,亦曾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住处。 抗战胜利后,伪满洲国垮台,大量国宝字画流落民间,古董商们蜂拥而至。张伯驹听闻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游春图》已被一古董商购得,生怕此宝被卖到国外,遂将之收购。此前,他已“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于是只能“...
张伯驹(1898年—1982年),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 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生平简介: 张伯驹先生的...
文/孙淑婷 在中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张伯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仰。他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上个世纪初,被称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公子”之一,艺术大师刘海粟称其为“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河南项城人。他出身贵胄,学识渊博,是位天赋极高、超凡脱俗的人物。他的人生轨迹,概括说来就是道路曲折、收藏...
陆机的《平复帖》被誉为“墨皇”。 洪宇 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书的《平复帖》,有“天下法帖之祖”之称,被誉为“墨皇”,就是现存卷轴书画中最早的作品。《平复帖》书法古朴秀劲,牙色麻纸本,字大五分许。高23.7cm,横20.6cm,共九行,约87字,现存84字,系陆机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R...
洪宇 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书的《平复帖》,有“天下法帖之祖”之称,被誉为“墨皇”,就是现存卷轴书画中最早的作品。《平复帖》书法古朴秀劲,牙色麻纸本,字大五分许。高23.7cm,横20.6cm,共九行,约87字,现存84字,系陆机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后世遂以《平复帖》来命名。这幅斑驳烂漫的草书,是书法史上汉隶向草体演变的明证。 《平复帖》作为贡品被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刻...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不但是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家为一身的奇才,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不让国宝《游春图》流落海外,他不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新中国成立后,他将118件国宝捐给国家。至今,张伯驹在海内外的影响依然很大。 不恋仕途酷好书画 在河南省项城市秣陵镇的小学院内,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见证了一个官宦之家的繁华和落寞。...
编者按:当我们的国家饱受为难之时,有人站出来拯救人民走出水深火热。当我们的民族处于为难之时,有无数人起来反抗。当我们的民族文化受到破坏和掠夺时,张伯驹、徐悲鸿这样有责任感的人自愿站出来保护,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挽救。生活在和平年代,主权文化倍受尊重时代的我们,回顾起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感动不已。感动之余,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民族文化保存,呼吁更多当代收藏家关注公益捐赠。收藏家公益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