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余氏族人珍藏、首次公开现身的古画。吕明摄 “五一”节前夕,中新社记者一行到福建宁德,对“明朝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的踪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探寻,在众多文物史迹、民间传说、家谱方志中,仿佛穿越了600多年的时空,看到了建文帝出亡、隐居并终葬于宁德的历史原貌。 除了5年多来宁德市建文帝史迹研究小姐所发现的建文帝在宁德活动的踪迹外,一幅奇特“...
研究人员正在调查地宫秘道 昨日,记者从宁德建文帝研究小组了解到,近日在宁德接连发现一些地宫秘道,推测很可能与建文帝在闽的活动踪迹有关。据介绍,这条秘道位于蕉城、古田、罗源三地交界位置。 地宫秘道连接蕉城、古田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地宫秘道位于宁德蕉城区钟洋村,距离钟洋村余氏宗祠约600米。 宁德建文帝研究小组的工作人员王道亨介绍,这条秘道位于蕉城、古田、罗源三地交界位置,连接蕉城与古田,在蕉...
“鱼形锁”“生肖锁”“牢房锁”……宁德屏南县漈头村的退休老人张书岩,用三年时间,从附近村落里收集了200余件形状各异的古锁。 张书岩今年64岁,退休前是屏南县的旅游局局长,2009年,他退休回到村里,义务当起了村里的邮递员。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村民家里都有古锁,但不被重视,有些村民甚至将古锁...
(资料图) 近日,笔者从市博物馆获悉,在今年6月针对蕉城区霍童镇流域展开的野外考古调查中,发现并出土了商周时期“青铜锛”与大量的陶片、青瓷、石器。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我市多条流域进行考察,使宁德史前文化序列逐渐清晰并形成脉络,为没有纳入正史记载的闽东“史前文化”填补了空白。 “青铜锛是在蕉城区霍童镇芦坪岗一处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农...
(林翠慧) 近日,笔者从市博物馆获悉,在今年6月针对蕉城区霍童镇流域展开的野外考古调查中,发现并出土了商周时期“青铜锛”与大量的陶片、青瓷、石器。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我市多条流域进行考察,使宁德史前文化序列逐渐清晰并形成脉络,为没有纳入正史记载的闽东“史前文化”填补了空白。 “青铜锛是在蕉城区霍童镇芦坪岗一处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农业文明遗址上发现的。”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欧东海介绍,此次发现得...
福建省宁德市博物馆、宁德蕉城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近日在对蕉城区七都镇马坂村黄氏族人的夫妻合葬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时,清理出30多件随葬品。宁德市博物馆馆长钟亮11日向记者介绍,考古人员判断该墓为南宋古墓,这一发现在闽东乃至福建省实属罕见,极大充实了宁德文化遗产,为研究宋代丧葬习俗提供重要参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
7月11日,福建宁德市博物馆透露,于该市蕉城区七都镇马坂村发现南宋夫妻合葬墓,在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中,清理出陶瓷器、铜钱、砚台、玉石俑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玉石雕刻等随葬品达30多件。图为古墓挖掘现场,图中两个洞穴分别为夫妻墓穴。中新社发欧东海摄 该古墓系蕉城区七都镇马坂村黄氏族人的夫妻合葬墓,其年代之久、出土文物之多、墓室保存之完整,在闽东乃至全省实属罕见。该古墓发现于2010年12...
挖掘现场 “元丰通宝”铜钱 随葬品 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蕉城区七都镇马坂村——黄氏族人的夫妻合葬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清理出30多件随葬品,有陶瓷器、铜钱、砚台、玉石俑等,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雕刻,这一发现在闽东乃至全省实属罕见。考古专家推测该古墓系南宋时期所建,至今有800~1000年历史。据悉...
溪尾山遗址出土的青铜锛 宁德霍童溪流域的溪尾山上,挖出了商代青铜锛。记者昨日从宁德市博物馆了解到,近日,宁德霍童溪流域考古调查有了重要发现,由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6月27日在霍童溪流域的溪尾山遗址采集到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原始青瓷、石器等,并发现青铜锛(bēn)1件。 据了解,福建已进行了多条主要江河的流域考古调查工作,分别是九龙江流域、晋江流域、闽江流域等,这次宁德市...
继福建宁德寻获600年漆金古画后,福建宁德建文帝研究小组再曝研究新进展:宁德洋中镇中洋村发现一奇特古墓葬,其墓葬穴位怪异,疑似建文朝武将余六府墓葬,与周斌后裔下落之谜存在关联,疑似与中国历史谜案“建文帝之死”有关。 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古墓葬位于宁德洋中镇中洋村,虽位于深山之中却被民居团团包围,全系鹅卵石侧柱。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按墓葬风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