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典籍博物馆外景 “中国古代典籍简史”展厅入口 敦煌遗书展厅 甲骨文记忆展中的互动设施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写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 “名家带你临名碑”活动现场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文明的传承与文字息息相关。从商周甲骨到秦汉简帛,从六朝唐宋的敦煌写本到宋元明的刻本古书,无不勾勒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在国家典籍博物...
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江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傲骨立天地 史学铸丰碑——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5周年展”6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陈垣(1880-1971),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原新会)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本次展览分为陈垣先生生平展览、藏书专题、来往信札与名人评价三大板块。采用展板说明文字、老照片、实物及小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陈垣先生在史学方面的成就...
10月26日,“甲骨文记忆”主题展研讨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的甲骨文领域研究专家和甲骨收藏单位代表,媒体记者和年轻学者及学生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甲骨文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10月14日由国家图书馆暨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甲骨文记忆”主题展为契机,旨在加深甲骨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确甲骨文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铭记前辈学人为整理、传播中华文化遗产而孜...
此片为较少见的刻辞人头骨,残片仅存3片,实物尺寸为3.9×3.7厘米,大小相当于于一元钱硬币。刻辞人头骨大多是用在商王杀伐某方国的首领以祭祀祖先,并在其头盖骨上刻辞记事。此残辞所记当为用某方国首领首级来祭祀。其上文字以双刀勾勒线条,形态雄浑庄重。释文“方白(伯)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国家典籍博物馆年度大展“甲骨文记忆展览”在北京开幕,65件精选珍品集体亮相,包括人头骨这样极罕有而...
展出的雕版 6月12日起,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的“册府千华——珍贵古籍雕版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展览分为雕版的发明与发展、古籍雕版、日用雕版、雕版技艺、雕版印刷活态演示五个部分,共计200余件,展示了雕版印刷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所发明的一种将文字、图像反向刻于木、铜等板料之上,再于印版上刷墨...
最早的儿童文学丛书、最早的儿童画报、最早的给孩子们看的寓言集……100年前,中国孩子的启蒙是从这些童书开始的;取材自游戏的书《植物大战僵尸》,改编自同名动画片的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可发声发光、立体再现故事场景的异形书……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孩子的童书有了更多可能。 “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近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展出百年来的百余册童书。这些童书有的已成故纸,而有的仍在流传。 盘...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 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四十景文化展 名家手稿展厅名家手稿展厅 2012年7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成立。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展示中华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旨,以国家图书馆起于殷商、遍及中外的宏富典藏为主要依托。 2014年9月10日,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博物馆陆续...
“千年古郡 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3月10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 展览结合正定的历史文物和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文物、典籍、老照片、展板、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展示,向观众介绍了正定古城从新石器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横跨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 记者现场看到,展厅中央放置了宏大而精美的正定全城沙盘,在巨大城墙的拱卫下,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古...
“千年古郡•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10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 展览结合正定的历史文物和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文物、典籍、老照片、展板、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展示,向观众介绍了正定古城从新石器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横跨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 记者现场看到,展厅中央放置了宏大而精美的正定全城沙盘,在巨大城墙的拱卫下,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古城在柔...
近年来,不少博物馆将“藏在深闺”的文物结合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出各类新颖时尚、贴近当代生活的产品。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上承宋元明清历代皇家珍藏,旁搜海内外藏家毕生所聚,保存了起于殷商、遍及中外的宏富典藏,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厚馆藏,以展示研究中国典籍为目的而建立的国家典籍博物馆设计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孩子们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互动体验活动中搭建古建筑模型。 在“名家带你写春联”活动现场,书法家李刚田正在撰联。 自从2014年11月参加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典籍课堂”,8岁女孩孙媛媛就惦记起寒假来。等了3个月,寒假终于来了,“典籍课堂”寒假班也如期开班了。 再次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孙媛媛发现,除了那些摆在玻璃柜中、看也看不懂的古书,博物馆里还多了一个“百福墙”——贴满了辑自国家图书馆馆...
60余名中学生日前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金石拓片厅,在王学岭、廖达敏、黄君等书法家的指导下,临摹《石鼓文》《曹全碑》《神策军碑》。据悉,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陆续推出雕版刷印、石刻传拓、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课程,让更多群众走近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秋天才开放的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金石拓片而闻名。要是面对这些历史上的名碑和拓片临摹,相信会让很多人爱上书法。18日,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的60余名学生不仅有幸走进典籍博物馆完成这个心愿,还现场得到了当代书法名家的指点。 活动由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书协、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在典籍博物馆的金石拓片展厅内,多媒体投影设备将历代名碑名帖投射到展厅巨大的背景墙上,书法家王学...
“为什么叫斗拱?一个斗样加一个拱木啊!它就是形成中国古建大屋顶的独特构件”,一边说着,80岁的中国古建大师赵广智还不停出示各种斗拱、屋顶图样,让一群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停举手互动。这是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样式雷展厅的一幕,这是“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的第一次活动。 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首展之一“样式雷图档精品展”为依托,活动现场,梁再冰女士、赵广智先生现场与少年儿童进行互动,活动共分赵广智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