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新华社周五称,中国将加大遏制、打击南海水下文物的盗掘行为,并称因该地区水域广阔,将使监管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新华社表示,一些寻宝人在西沙群岛使用爆破等手段获取沉船内的瓷器和金银制品。西沙群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西沙所有48处水下文化遗存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报导引述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的话称,“其中,26处...
记者从中国海监海南省总队获悉,由国家文物局、公安部边防局、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调研组将对南海水下文物执法进行调研。同时,海南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联合机制,遏制、打击南海水下文物的盗掘行为。 南海拥有众多岛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沙群岛更是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由于该海域珊瑚礁盘密集,有众多古代商船...
考古队员进行水下作业(5月16日摄)。记者6月1日从2010年南海水下考古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过35天海下作业,水下考古队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新发现水下文化遗存32处,并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元代青花瓷器。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6月1日,一位工作人员检查本次南海水下考古发现的文物。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6月1日,2010年南海水下考古队副队长黎吉龙展示本次考古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新华社记...
6月1日上午,2010年度南海水下考古新闻发布会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副巡视员陈文宝,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以及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参与打捞的西沙水下考古队员公布了打捞过程及相关信息和成果。 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点项目之一的南海水下考古项目,来自北京、海南、福建、上海等地的20余名专业队员组成的水下考古队经过35天,行程600多海里的海上作业,在中国南海西...
相关链接:关注“南澳Ⅰ号”:明五彩瓷 焦点出世 水下考古的原则是原址保护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备受关注的南海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当天出水大批铜器彩瓷。这一水下考古昨天经由央视直播之后,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此前“南海一号”沉船的整体打捞,早已帮水下考古在中国民众中完成了知识普及。显然,水下考古具...
“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建议国家加大对海南的扶持力度,保护和发掘珍贵的南海水下文物。”符桂花代表经过专题调研提出了这条建议。 符桂花指出,南海水下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本身具有经济、艺术、科研价值之外,还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在维护国家主权、解决领土争端中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机构不健全、专业队伍薄弱、经费缺乏等原因,海南水下工作远远不能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