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5日,一座按1:10比例精心还原制作的“天坛祈年殿制作模型”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向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颁发了收藏证书。 这件天坛祈年殿模型,是陈丽华于上世纪90年代聘请故宫赵崇茂、朴学林、王仲杰等老专家多次到现场勘察设计,选用珍贵的缅甸柚木,由几十名高级技术工人耗时3年多纯手工制作的,并手工贴了3层金箔,通体金碧辉煌。 模型整体结构完全以原建...
10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左)向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颁发收藏证书。当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北京举行“柚木贴金天坛祈年殿捐赠收藏仪式”,由中国紫檀博物馆创作捐赠的柚木贴金天坛祈年殿模型正式亮相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据介绍,该模型选用缅甸柚木,由数十名高级技术工人耗时三年多手工创作完成,并粘贴金箔。模型整体结构以原建筑物为参照,以1:10的比例采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精心雕制,直径9米,高...
初秋的午后,阳光灿烂。 中国国家博物馆售票处领票观众排起了长龙。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厅,观众络绎不绝。据统计,展览开幕至今已有超过3000万人次的观众数量。 一走近展览序厅,始于四大发明,终于奥运五环的浮雕环绕四壁,寓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交相辉映。一个个展厅,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
在过去12天,至少有50万人前往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欣赏了青藏高原的一对父子创作的百幅精美唐卡作品。 自本月9日起展出至20日结束的12日内,名为“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在国博隆重展出。据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博士、此次展出活动的发起和策展人解加馨于介绍:“至少有50万名观众欣赏了这对藏族父子俩创作的百幅精品唐卡、创作底稿和唐卡长卷。” 解加馨于介绍,国内藏文化领域的多位著名学...
8月20日,“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106位德化陶瓷艺术家181件作品,分为“云端高淼”和“人间万象”两个主题,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2、北3两个展厅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致辞中指出,“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与德化共同精彩呈现的一次德化窑“中国白”的艺术盛会,展出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注...
90年前,八一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序幕。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于7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为创建人民军队、建立新中国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展览分为人民军队、军事著述、艰苦卓绝、人民战争四个部分,选取馆藏300余件/套珍贵文物,包括文献、物品、武器、历史照片、美术作品等,其中...
毛泽东用过的搪瓷茶缸、周恩来在延安穿过的衣服、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下的皮带、百团大战的胜利捷报……今天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开国元勋文物展”开幕。通过集中展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相关的珍贵史料,带领观众穿越回激情的革命年代。 展览共分为“人民军队”、“军事著述”、“艰苦卓绝”、“人民战争”四个部分,展出了馆藏的300余件套珍贵文物,包括文献、实物、武器、历史照片、美术作品...
日前,2017文化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学员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复兴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参观活动旨在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据悉,本届高研班为期29天,共有215名学员参加,分设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评论5个专业,聘请国内外近百名知名专家授课,采取理论讲授、辅导创作、作品点评、观摩研讨...
6月5日,英国著名全国性综合日报《卫报》发布题为《伦敦和华盛顿占据了世界博物馆排名前列》的新闻。该新闻根据《2016TEA/AECOM主题公园指数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指出全球前20家人气指数最高的博物馆排名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以755万参观人数位居世界第一。 《卫报》新闻中提到的《主题公园指数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是由美国主题景点协会(TEA)和国际专业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商AECOM的经济部...
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中国首个“文物避难所”,这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6月10日在河南洛阳透露的消息。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与与‘一带一路’”论坛10日在洛阳举办。 刘玉珠在论坛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不断扩大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家文物局不断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参与能力,同时向世界...
中国国家文物局将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中国首个“文物避难所”,这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10日在河南洛阳透露的消息。 今年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与与‘一带一路’”论坛10日在洛阳举办。 刘玉珠在论坛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不断扩大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家文物局不断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参与能力,同时向世界传递...
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的掌印雕塑、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主降落伞、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这些实物都可以在“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暨航天文物展”中一窥究竟。 4月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航天文物展分为三个部分,展出了包括“掌中苍穹”雕塑在内的63件(套)国家博物馆馆藏航天文物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特别提供的10(套)件载人航天珍贵历史的见证物。 “掌中苍穹”雕塑是在一座...
随着时代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门票正发生着显著变化。2003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门票沿袭以往的模式,采用胶版或铜版纸,正背双面四色印刷。 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2008年,中央四部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联合下发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响应,制定新馆开放后的门票政策——实行一人一票实名制免费参观...
2月27日,观众在捐赠仪式上欣赏石鲁画作。记者金良快摄 2月27日,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左)向石鲁女儿石丹颁发收藏证书。记者金良快摄 2月27日,观众在捐赠仪式上参观石鲁画作《海边的图玛德》。记者金良快摄 2017年2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获捐412件(套)石鲁先生的重要作品,这也是石鲁先生的家人第三次向国博捐赠其艺术作品。 截至目前,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